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阶段与其它交通衔接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赵孟杰
[导读]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交通事业发展更加成熟,指引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赵孟杰
        远洲大道(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00027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交通事业发展更加成熟,指引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急需创建一个与现代化进程相符合、与区域的快速发展相协同、可持续、低耗能、高效率、各种模式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促进区域、城市及城乡交通协同发展,对轨道交通与其它公共交通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衔接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里发挥骨干作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是延伸轨道交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与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的重要抓手。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衔接工作涉及面广、精细化要求高,需要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实现全过程管控。
        1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城市交通需求显著增加,传统的交通模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现有出行需求,基于这样的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应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其运量更大、速度也相对较快,同时污染量更小,因此有着极高的应用优势。诚然,相比于传统公共交通来说,其优势更高,但是存在着无法实现“门到门”服务的问题,因此必须与其他交通方式结合使用。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能够更好配合,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落实其与其他交通方式有序、合理衔接的规划极为关键,具有落实的必要性。
        1.2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香港的轨道交通发展相对成熟,运营状况良好,其充分的物业融合、立体步行连廊、强调与公交、出租车的衔接等接驳经验都值得借鉴。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较短,缺乏相关的经验,早期轨道交通规划更偏重自身的线路设计,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补关系认识不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年来逐步意识到轨道交通接驳的重要性,北京于2016年正式实施《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DB11/T1236-2015),上海相关专家也提议编制“上海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系统的服务地方性标准”。
        2一体化衔接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内涵是指,在城市交通体系内通过网络布局、衔接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规划,促进轨道线网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高效配合和有机衔接,为乘客提供良好换乘空间,减少换乘距离,缩短换乘时间,降低换乘成本等。
        2.1网络布局一体化
        网络布局一体化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在线网层面的一体化衔接,包括对外交通网络一体化衔接和市内交通网络一体化衔接2个方面。对外交通网络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对外交通场站的衔接。
        2.2衔接设施一体化
        衔接设施一体化是指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人行道、公交站台、出租车停靠站、停车场等设施的衔接。通过换乘设施之间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
        2.3运营管理一体化
        运营管理一体化是不同交通方式在运营管理上相互协调,为乘客在换乘时间和空间上提供方便。例如,轨道交通运营时间应与航班、火车班次、长途客运班、常规公交等的运营时间相协调,保证乘客出行的到发性服务。


        3一体化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3.1规划原则
        一个规划合理的城市交通一体化衔接体系,是在充分满足客流集散的需求的情况下,使得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方式占比都十分合适,配置的资源合理,衔接效率高,并能和周边环境的容量相匹配。(1)以上位规划做依据。要结合城市的总规,参照相关的专项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沿途的土地使用情况和现状相协调,以及轨道交通周围的道路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相匹配,和周边建筑、广场相结合,更有利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交通规划的落实。(2)符合交通政策。立足区域发展特征,满足城市发布的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的发展政策。(3)合理组织交通。在满足客流衔接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各种公共交通设施的快速互联互通,使得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协调运营、各自分工合理,充分研究轨道交通和铁路、公路、机场、公交车、机动车、自行车的零距离接驳。(4)以人为本。在衔接规划中突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人车分流、换乘方便的特点。(5)近远结合。在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近期建设的可行性,还要兼顾远期的发展,在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前期和规划建设中,需要同期研究各类公共交通的衔接,包括用地和远期的预留,同步规划,整体开发,分阶段实施。
        3.2运营时间一体化
        加强与公路长途、铁路、航空等部门的对接,积极推进管理协调机制,发挥轨道交通对客运枢纽的强大服务功能。例如,轨道交通运营首末班车时间应与对外客运枢纽旅客到站时间协调,保证2个客运体系服务的互补性。在客运枢纽遇到客流突发情况下,可采取启动轨道交通运输服务等配套措施,及时疏散集中到达的大客流。协调轨道交通运营时间与接驳公交运营时间,保证与接驳公交在时间上服务的连续性。例如,延长接驳公交运营时间,方便乘客进行公交与地铁换乘。同步提高高峰时段接驳公交的发车频率,保证轨道站点客流能够及时疏散。
        3.3技术路线
        为了提升城市轨道站点衔接的交通一体化运行进程,在轨道交通站点沿线交通现状判定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夯实经验借鉴机制,确保轨道路线监管结构和交通衔接对策的完整性,也为顺利提升设施规模化管理水平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最关键的是,在优化交通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也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城市土地利用项目以及城市交通项目的全面进步打造了完整的监管机制。
        3.4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交通的衔接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交通衔接的优化要点具体如下:(1)对于已经建成且投入使用的铁路站点,需要在其中设置完整的、醒目的换乘信息、诱导标志等,迅速、准确的向人们传递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信息,推动换乘效率的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要显示出换乘的重点信息,提升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效率。另外,对于客流量较大的换乘站点,要适时展开人工组织引导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证换乘效率。(2)对于正在落实扩建施工的铁路站点,应当确保铁路车站站厅、出入口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将两者的距离稳定在最佳大小。另外,也要注意铁路车站与出租车、公交车的衔接。(3)对于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车站,要重点在其中纳入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规划,实现两者的同步设计与同步建设。
        3.5公共交通信息平台
        建立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利用视频监测、车辆定位等先进技术收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营服务信息数据,经过平台系统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获取公众关注的出行信息,再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交通广播、电子公交站牌等信息发布媒介为公众提供预告、查询等信息服务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能够更好配合,落实其与其他交通方式有序、合理衔接的规划极为关键,具有落实的必要性。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常规公交、私家汽车、铁路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展开全方位优化,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形式的换乘效率提升,更好的发挥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乔韵.厦门轨道站点交通一体化衔接综合评价研究[D].华侨大学,2018.
[2]万友根.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研究[J].交通世界,2016(36):10-11.
[3]程斌.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D].陕西西安:长安大学,2007.
[4]阮升,叶智全.以人为本的香港轨道交通及人行接驳规划[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1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