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9期   作者:郭志辉
[导读]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会使用较多的建筑原材料
        郭志辉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102502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会使用较多的建筑原材料,混凝土具备较强的坚固性,混凝土逐渐受到众多建筑单位的喜爱,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混凝土建筑之后,会出现裂缝等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建设成品的美观度,还为建筑物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一直是众多施工技术人员重点关注问题。本文围绕着土木工程建筑,分析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

引言
        凝土在如今的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砂石、水以及水泥等,这些材料在经过不同的比例混合搅拌,并且加入凝胶材料作用下凝结为一种复合式混合物。
        混凝土物料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具备良好的抗压性以及耐久性,可以持续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加以保证。但是在实际施工运用中,如果选择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势必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最终会对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1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1.1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
        就受弯构件的楼板结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受弯位置可以允许出现规定标准范围内的裂缝,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针对裂缝造成的结构载荷能力的损害问题加以关注,特别是使用者在进行施工装修或者是使用的时候,还会为楼面结构施加一些其他作用力的时候。

1.2影响结构的防水性
        结构任何位置出现裂缝都会对结构的防水性能造成损害,不但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并且会引发严重的渗漏问题,特别是在那些没有经过防水处理的结构,问题更加的严重。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类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混凝土裂缝尤为常见,是土木工程建筑的一类通病,一直以来困扰着用户和施工单位。为了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其裂缝类型。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大致有两种,分别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其中结构性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应力达到极限,导致承载力不足、强度不够,从而使结构出现裂缝。该类裂缝又分为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脆性破坏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征兆,具有突发性特点,并且裂缝影响较大。而塑性破坏的特点是有明显预兆,可以在发现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所以危害性相对较小。非结构性裂缝是混凝土材料在塑性状态和固化后因应力会产生的裂缝。常见的裂缝类型有三种:(1)塑性状态下产生的裂缝。(2)早期热缩产生的裂缝。(3)长期干缩产生的裂缝。对比两种混凝土裂缝情况,结构性裂缝相对于非结构性裂缝而言危害程度更大、处理难度较高,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施工单位需要给予混凝土裂缝问题高度重视。

3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
3.1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
        温度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存在直接的关系,由于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工作都是在露天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正式开始混凝土结构建造工作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施工质量加以保证。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结构形成一个温度差异,最终会出现温度应力。如果温差不断的增加,温度应力也会随之不断的提升,在达到一定的范围的时候就会引发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如果外部环境气温波动较大,势必会对混凝土表层温度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导致裂缝情况的发生。

3.2混凝土自缩因素引起
(1)受到水泥的影响出现混凝土自缩问题,水泥是混凝土物料中的主要成分的,在实施浇筑施工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硬化的情况,并且会导致大量的水分丧失,在水分丧失与整体水分比值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时候,就会引发混凝土自缩的情况。
(2)减水剂等大量的附加剂对混凝土自缩造成的影响。在利用混凝土进行工程施工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适当的加入一些减水剂,这些添加剂与混凝土自缩反应存在密切的关联。
(3)在混凝土中加入矿物质对混凝土自缩造成的影响。在混凝土中加以硅灰、煤灰等附加剂,能够有效的加剧混凝土自缩的问题。



3.3水泥的水化热因素引起
        在将水泥与水充分融合之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是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中,表层结构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大规模的混凝土结构中,内部结构占比较大。

4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4.1结构补强处理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例如:在火灾、地震等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超出自身荷载范围,导致工程出现结构性裂缝。或者工程投入运营后,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导致钢筋锈蚀,使得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不足,从而产生裂缝。针对这类混凝土裂缝,可以采用结构补强技术进行处理。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载荷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如果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无法满足变形变量需求,需要适当增加钢筋,从而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裂缝发生概率。

4.2注浆处理技术
        注浆处理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较为常见的工艺技术,适用于0.2mm~0.3mm宽度的混凝土裂缝中。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配合一些修复材料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施工人员在采用该技术处理裂缝时,需要提前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彻底清理,并分析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等级,并按照原有参数配制浆液。而后将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中,从而使灌注的混凝土浆液与原有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而后对表面进行处理。

4.3置换处理技术
        置换技术常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受损部位严重的混凝土结构中,在该技术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将混凝土裂缝位置的杂物或混凝土材料清除,再利用新材料替代清除后的材料,以此来解决裂缝问题,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在采用置换处理技术时,需要保证选择的替换材料满足工艺需求。具体来说,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置换材料,从而达到理想处理效果。现阶段,施工单位采用该方法处理混凝土裂缝时,选择较为常见的材料有聚合物、水泥砂浆、改性聚合物混凝土等,置换效果较好。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材料会随之出现,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置换材料,从而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4.4开槽填补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裂缝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混凝土裂缝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如果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裂缝较大,则可以选择开槽填补处理技术。然而,这种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裂缝处理数量。如果数量过多,需要增加开槽面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选择该技术时,首先需要保证裂缝数量有限。在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专用的开槽器设备,在混凝土裂缝位置凿出3cm~5cm的“U”形或“V”形凹槽,而后将填充材料填入凹槽中,并抹平处理,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树脂砂浆材料、水泥砂浆材料、沥青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都能够很好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较好、全部完毕后需要在表面在此涂抹一层聚合物,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以此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4.5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其中包括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前者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小、浅显、深度没有达到钢筋表面,并且不漏水、不伸缩的发丝裂缝,后者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裂缝,例如:蜂窝麻面或不确定漏水位置的裂缝。这种处理技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美观效果。

4.6其他处理技术
        除以上几种处理技术外,还有水泥灌浆法、扩大砌体截面等处理技术,这些处理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良好的修补,因此,在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载荷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处理好结构裂缝,避免裂缝给人们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结语
        混凝土是各项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建筑施工单位想要提高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依据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气候环境、施工基础设施、施工进度要求,制定科学的施工工艺流程,建筑单位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购买质量较高的混凝土原材料,技术人员制定科学的混凝土配比,施工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并做好混凝土凝固之后的养护工作,从而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孙中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No.521(12):51.
[2]谷星,霍相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24).
[3]申万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居舍,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