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王世达
[导读]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创新与优化,装配式建筑不仅有着多样性特点,能够满足群众的各项需求,
        王世达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创新与优化,装配式建筑不仅有着多样性特点,能够满足群众的各项需求,更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围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优势及应用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具体如下: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一)节约施工资源
        装配式建筑作为当下新兴起的建筑形式,与传统建筑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其相对较为便捷,基本上都是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加工,然后再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直接安装,而且对于混凝土等一些大型结构来言,现场浇筑的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模板,此模板在拆卸后回收率较低,这也导致大量的木材资源遭到浪费。同时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建设都暴露于外部环境中,露天的环境有着多变性特点,无论是温度、天气情况都会给材料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未能及时进行防护的话会直接引发性能质变,给企业造成比必要的经济损失[1]。而装配式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得各环节的施工作业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材料资源的损耗量也会随之降低。
(二)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因涉及环节多且繁杂,有着规模庞大、覆盖性、环环相扣的特点,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需要多个部门运用不同的技术、工序等协同配合下完成作业,这就要求现场施工必须精准,确保其能够有效的衔接,降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发生。而装配式建筑就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施工建设局限性,在所有构件同步生产完成后,只需要按照设计安装图纸将其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做好加固处理即可,这也可有效地缩短施工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提升施工效率[2]。
(三)控制施工成本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人员等部分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受到环境可变性特点的影响,常会因质量、天气、交通等因素给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主客观对施工进度及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在自动化、模块化下,施工的安全性、质量都得到了有效地保障,风险性问题也随之降低,在无形中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核心竞争力。
(四)降低施工污染
        众所周知,任何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噪音污染,不仅给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影响,还会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推进与落实,各种构件都会在密闭性车间内生产制造,直至其符合相应标准后才会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同时在运输中也不会因颠簸出现粉尘污染。其次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基本都是将构件吊至相应的位置后在进行安装处理,对于设备的需求量相对较低,这也可有效地降低大型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真正地实现绿色施工[3]。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运用正确的辅助道具
        预制构件的质量本就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在此施工单位需做好全面控制工作,严格把控好每个细节的质量,确保其各项参数与原定设计方案相符,并有着精准的特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并且充分考虑到影响因素,排查其对冲性及不足之处,并利用BIM技术进行3D建模,利用虚拟的模型对每个环节进行比对,查看各环节的衔接性,以及后期施工方案的实际可行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安装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偏差问题,为后期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应当选择抗压能力强的模板,并对其进行优化,保证其有着较强的抗腐蚀性及承载力,能够满足混凝土构件浇筑中的一体化需求,而且在脱模后,其外部处于光滑、平整、完整的状态。其次,在构件生产完毕后,还应当运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性能及质量检测,在确保无误后再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此需注意的是,基于构件结构特殊性特点,在运输过程中还应当做好边角保护处理,并根据各构件的形状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为其选择合适的专业支撑架,降低构件损毁问题的发生率[4]。结合以往经验来看,剪力墙板可采用立放的方法,而楼梯等结构特殊的构件就需要进行平放运输,与此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车辆需时刻保持低速行驶且平稳的状态,在转弯时还应当提前测量角度,以免对其质量造成影响。参与该环节工作的人员都需要提前进行培训,并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告知员工,以此来规范其操作行为,从根本上降低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影响。
(二)构件堆放管理
        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而言,管理是保障质量效率的首要前提,在此就需要将管理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各环节中,以此来推动各项工作都能够规范化开展。对于构件存放问题,也需要加强重视度,并且在运输至现场后将其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记工作,将每一种构件的安放区域以及特性等进行详细表述,为后期施工提供便利。因构件的规模都相对较大,因此还需要选择相对平整且坚实的区域,并提前对现场进行清理,避免因地面平整度不足所引发构件重力值不均匀的问题发生,降低各种质量隐患。与此同时还应当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并且在存放构件的区域设置好排水系统,以免水资源无法及时排除给构件的质量造成影响。其次,堆放的方式、防护措施等科学合理性都与施工作业开展的顺利性有着密切关联,因此还需要对此加强重视度。
(三)预制构件吊装
        在预制构件安装过程,还需要提前结合实际情况与施工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吊装顺序以及各衔接处的技术要点,并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计划标准,同时因建筑工程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对构件的需求量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在此就还应当在图纸各区域中标注好实际数量及构件编号,确保后期施工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在进行吊装时,应当做好重心控制工作,确保吊点与中心线保持一致,避免重心不稳导致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同时需保证塔吊位置周边无任何阻拦物,保证其有较强的稳定性,并通过水平方向的转动下,让螺栓与附属杆件的连接更加的牢固,这样才能为后期吊装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对于剪力墙等大型构件的吊装,还需要保证其定位精确并有支撑物的作用下,才能将吊钩进行解除,从而才能提升各环节的吊装效果。在此需注意的是,因建筑物需要逐层进行吊装,在此现场施工人员还应当做好支撑防护,以此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在对预制叠合板进行安装前,施工人员应当在最底部区域做好支撑设置,并且需保证该支撑能够在后期完成施工作业后可及时清除。因每个工程对叠合板的结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还需要将设计图纸作为主要参照标准,在采取双层的情况下,上层的位置应当比下层略微靠前。在此需注意的是,叠合板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还需运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具有较强地承载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愈发广泛,而且其本就有着便捷性、成本低等优势特点,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各环节技术控制工作,确保各构件之间能够稳固的衔接,从而才能推动建筑工程安全稳定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龙伟,王雪,黄宝伦,孙雨.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1,42(02):52-60.
[2]戴芬,范涛.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点——以武汉国博二小工程为例[J]. 施工企业管理,2021(05):72-74.
[3]董留锁,孟鑫桐,侯志辉,刘占省,尤伟. BIM技术在天津锦塘苑大型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2020,51(11):1301-1304.
[4]龙云,路义晨,李长江,周里炀,王辉.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