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促教学 以多源塑认知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周燕
[导读] 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理念是立足于课本教材并扩展其它形式的阅读材料,基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和课外自主阅读活动,在主题、内容、语篇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效融合
        周燕
        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
        摘要: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理念是立足于课本教材并扩展其它形式的阅读材料,基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和课外自主阅读活动,在主题、内容、语篇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效融合,并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针对当下高中生英语词汇量不足、阅读量缺乏、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提出的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本文中笔者将从高中英语阅读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如何以多源文本融合的方法来指导开展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源文本;高中英语
        引言
        根据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除教材外,高中英语六级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35万词以上。但由于高中学生课业紧张,阅读量大大压缩,阅读来源可能仅限于课本教材及相关的作业、试卷等,而且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下,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内容,学生的英语阅读实践形势亟待改善。2017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其中,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模式正是提倡教师基于课本教材,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电影等,多渠道、多资源相互融合,选择相应绘本,对话,文本等呈现方式提供有效的阅读材料,在主题、内容、语篇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效融合,基于课堂阅读与课外自主模式,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意义所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前存在如下问题,如:课内阅读引导不足。不少英语教师在着重分析课文中的词汇、语法等,把阅读课变成了语法课,忽视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种类单调。仅限于课本或订购的英语学习辅导报,很少有学生看过外国文学原著,电影脚本,或阅读过英语相关期刊杂志等;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在英语阅读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章篇幅过长看不下去,见到生词就查字典,不做阅读笔记,老师不要求就不看课外阅读材料等。
        而在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模式下,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可囊括文化、经济、科技科学等领域相关的阅读篇章,学生的接触面更广,学习英语兴趣更浓厚,对于感兴趣话题也更有动力阅读大篇幅文章,同时可了解社会热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丰富想象力,培养理性分析能力。部分阅读材料在教师的课堂引导下充分发挥其语篇功能,建立架构思维,深入思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既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可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格局,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二、多源文本融合阅读过程策略
        1.精选阅读材料。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英语学习水平,确立最近发展区,精心选取不同主题的阅读素材,如可尝试提供China Daily,Time,21世纪学生英文报、新概念英语、牛津分阶阅读、英语世界、网络文章等材料。如有需要可采用删除、调整、替换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其可读性更强。同时,还需注意高中生的兴趣往往集中于趣味性比较强的书籍上,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笔者所在班级则选取了外研社多维阅读系列高中阶段19至22级作为课外阅读扩展性材料。
        2.精细设计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做扩展性阅读时采取多管齐下,既有教师的指导性阅读,也有学生自主阅读,且指导性的阅读中,要有精细的设计。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班级分小组共读,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小组自由组合,合作把握文章大意,扫清阅读障碍,保持阅读的激情和热情,在思维的碰撞中营造“悦”读的氛围。第二阶段是教师指导下的细读,主要任务是梳理构建内容框架,思维导图是一个不错的借鉴手段。体裁内容不同策略也有所不同。故事类则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性格分析,语言赏析等层面出发,由浅入深。说明类文章主要把握核心思想,强化阅读策略的运用,如略读、跳读、猜测词义、主旨概括等。本学期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多维阅读《An Idea Seed》(创意的种子)这本绘本时,主要就采取了构建思维导图,明细文章结构,同时借助阅读策略高效筛选获取主要信息。第三阶段是读后反思反馈。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再次品味文章,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独立思考,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思维导图,撰写读后笔记,培养思辨能力,或以口头duty report形式进行展示。在相互评价反思中吸取阅读过程中的可取之处,改进不足之处,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精心打造阅读活动。
        课外自主阅读方面,在班级内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小组成员商量决议本学期或本月课外阅读材料,统一时间,互相监督,共同阅读,相互研讨,使阅读变“悦”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汇报活动和各种主题活动,学生制作PPT,与同学展示分享个人阅读体会。除此外,还可以开展辩论赛、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尊重学生的阅读实际,允许学生以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中将语言学习成果输出最大化才是高效的手段。
        三、总结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除课内阅读材料外的阅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们进行策略性的引导。进行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不限于课本的多种来源阅读材料的学习、感悟,保持阅读兴趣,开阔眼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多元认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王蔷,敖娜仁图雅.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构成及教学启示[J].中国外语教育,2015,8(01).
[3]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
[4]周彩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多维度解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作者简介:周燕,1991-,女,陕西西安,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学法;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