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模式的搭建——以南宁市安宁路小学环保劳动教育模式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陆彩飞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问题已经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陆彩飞
        南宁市安宁路小学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问题已经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劳动,更是实现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环保教育,又要重视劳动体验,环保劳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
        家校政企贯通 环保劳动 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当中,劳育往往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虚化,非常不受重视,甚至消失。普遍存在“有劳动没教育或有教育无劳动”的窘境和“重智、轻德、弱体、少美、缺劳”的教育困境。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形成“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也指出,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规范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践导向、理论支撑、五育融合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五育在新时代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重视劳动体验。
        南宁市安宁路小学近几年搭建了“两翼四线一中心”家校政企沟通平台(两翼即环保、劳动教育,四线即家校政企四条线,一中心指以学校为主导),搭建了劳动教育资源集聚的家校政企“1+N”的环保劳动教育模式,整校推进,多方参与,多主体联动,并采用“多元、综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成为劳动教育实践的新尝试,也是一种新的实践范式。
        一、以学校为中心,搭建德育框架,确立教育追求
        2011年起学校就提出搭建了“环保公民、遵守规则、孝亲友爱、传承传统”四大德育框架(如下图),打造绿色环保校园。并把实施环保劳动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我们的教育追求,致力于环保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家校政企贯通”式环保劳动实践活动。在校园里开辟环保劳动实践基地——“安宁园”,并根据学校研发的《我和小树小花共成长》校本手册,结合24节气的种植要求,整校推进,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护、制作酵素、有机堆肥、学养蚯蚓、种植芽苗菜等环保劳动实践活动。

        二、家校政企联合,搭建“1+N”模式,整校推进实践
        (一)以学校为中心,整校推进
        1. 加大宣传,实现全方位的覆盖
        通过开展环保阅读,以及晨会、班队会大型集会、张贴宣传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重点开展“我们的垃圾从哪来”、“我们的垃圾到哪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可分哪几大类”、“认识垃圾分类的图标和垃圾桶的颜色以及标识”等环保主题活动教育。同时积极营造校内环保劳动氛围,制作环保劳动教育游戏图,张贴在校园的活动区域,通过课间游戏强化学生垃圾分类、劳动实践等意识,达到环保劳动知识360度全方位覆盖。
        2.开展教学,渗透环保劳动理念
        学校把环保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购入《寂静的春天》、《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环保超人土豆仔》等环保书籍,放置学校阅读区,鼓励学生阅读课时间进行阅读学习。通过阅读,学生们潜移默化地知道了环保也是一种智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学科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机的渗透环保劳动理念。
        (二)家校政企联手,多方推进
        1.政企联手,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与政企携手,联合广西环保协会、广西蚯蚓大叔农业有限公司、南宁市人民公园、广西区体育场、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环保劳动实践探究、研学活动,激发师生的兴趣,丰富师生的环保劳动知识。
        2.家校融合,实施环保劳动课程
        通过邀请家长进校一起参与校内校外的环保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小手拉大手,在校内开展养蚯蚓、制作酵素、有机堆肥、种植芽苗菜等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家校的共育,更有效的推进学校环保劳动教育。
        (三)总结实践经验,编写教材
        学校高度重视,使环保劳动综合实践走向课程化。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项环保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系统整合,编写校本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教学依据。
        我们组建了课程研发小组,研究“校园环保微循环系统”,研发了酵素制作,有机堆肥,学养蚯蚓,种植养护,种芽苗菜等五大课程,让全校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进程中,了解了微循环系统的3R原则(减量、再利用、循环再生),知道了垃圾被再利用,变废为宝的原理,在劳动实践操作过程中,达到了实现微循环系统的3R原则,推进了环保劳动教育深层发展的高阶层目标。

        三、建立评价机制,培养劳动价值,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将环保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环保劳动技能和环保劳动成果展示、环保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在环保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加强环保劳动的考核。以此,让学生在环保劳动实践中学会环保,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劳动价值观,成长为有爱家之心、持家之能、担家之责,做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爱担当、爱创造的的新时代接班人。
        总之,新时代下,南宁市安宁路小学搭建了“两翼四线一中心”平台,以“家校政企贯通”式环保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为中心,制定环保劳动课程建设标准,探索开发小学“家校政企贯通”(“1+N”跨界融合)式环保劳动实践校本课程,构建环保劳动教育课程“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实现环保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体化,增强师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劳动综合实践能力,实现“文化驱动教育自觉”,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