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定期检验对检验项目的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李奎
[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大城市人口聚集现象的加速发生,城市人口与城市土地供应间的矛盾持续突出。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李奎  230051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大城市人口聚集现象的加速发生,城市人口与城市土地供应间的矛盾持续突出。为了缓解大城市的人地矛盾,高层建筑形态开始大规模出现。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在缓解了城市过量人口聚集危机的同时,也塑造了城市天际线,使城市成为新时代的代表现代化人文景观。注意维护建筑物内的电梯运行,重视电梯安全检测行为,是维护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应有之举。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建房的不断增加,电梯的安装量以及产生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应该重点检测电梯门,其包括层门和轿门,由于其包括重要的电气以及相应的机械部件,经过技术检测发现电梯门是事故的重灾区,同时由于维护单位在检测之后并未对电梯进行全面地管理,从而导致出现电梯事故的风险,以及给乘客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基于多年电梯现场检验经验对电梯门常规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
        1电梯检验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011—2021年,中国电梯保有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但增长速度放缓。2020年,全行业共生产电梯100余万台,与2019年相比增长5%,截至2020年底,国内电梯注册总量达到867.83万台。电梯安装和维保市场十分庞大,相关从业人员达到数百万。电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涉事电梯会被封存,相关单位需要停工停产,以待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编写事故报告,监察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置处罚,才能继续进行相应作业。这个过程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尽可能避免安装维保现场发生事故,是摆在电梯行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且不可逃避的课题。电梯检验现场安全管理分析,可以为该课题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指出更多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大幅提升安装维保现场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2电梯检验中的问题
        2.1开锁装置问题
        当电梯层门关闭时,层门开锁装置借助三角钥匙由外面打开层门,这时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电梯轿顶,打开轿门将乘客救出。通常在层门上面设置三角形状的钥匙孔,钥匙转动带动层门后面的转杆,进而可以将门锁紧扣结构的摆杆推开,这样既可锁钩脱出,又能够顺利的打开层门。便于维修人员进入脚顶,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轿厢搭救乘客。由此可以看出,必须保证开锁装置的良性运行。据相关规定:每一个层门都可以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同时钥匙应设置专门的人保管,以及设置相应的措施书面说明,防止层门开锁之后未能再次锁上,从而导致出现事故。当处于紧急开锁的过程中,门锁装置在层门闭合时不应保持开锁位置。当处于轿门驱动层的过程中,假如轿厢不在开锁范围内,而层门开启之后,应该保证该层门自动关闭。依据TSGT7001-2009要求的相关规定:层门应该能从外边用钥匙打开,当实施紧急开锁之后,门锁装置应该不能再次保持开锁的状态。
        2.2漏电伤害
        电梯检修过程中危险源往往来自各方面,电梯存在的电气危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静电漏电与雷电等隐患。电流通过人体会发生触电现象,对人体造成伤害。首先,机房电线使用时间过长,通常会出现电路老化问题,或是电线外皮磨损造成内部电线金属露出,人体无意间触碰,则会发生漏电事故。因此,做好电梯检修环节的防漏电工作很重要。
        2.3电梯的安装性能出现问题
        当前,电梯已经成为我国高层住宅的标配装置,特别是当前我国大力开展旧小区改造工程,为一些老旧的小区住宅安装了电梯等特种运输设备,这些新装的电梯在安装时,可能存在着安装不到位,或者性能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检验作业人员在对电梯检验时,很容易发生电梯的急速下坠,从而发生电梯检验坠落伤害等问题。



        3电梯试验检验项目管理策略
        3.1根据检验目的做好配合措施
        因为每一次的电梯检验行为都有其检验的重点项目,因此每一次的检测持续时间都可能不同,对电梯使用人员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所以,根据每次相对不同的检测目的,为了保证检测时的现场空间的安全性,需要检测人员安排好相关电梯使用人员的配合工作。具体而言,为了保证住户的安全,检测工作进行前,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封锁工作现场,悬挂、放置明显标识,提醒公众避免遭受危险。检测工作的通知应该及时送达住户,使住户可以根据检测工作的安排调整自己对于电梯的使用计划,减少对自身生活便利性的影响。
        3.2编制合理的检验方案
        在用电梯检验工作中,不仅会发生坠落伤害事故,还会发生机械损伤和电气伤害事故,为了提高电梯检验工作的安全性,避免因种种因素导致的坠落事故,在用电梯检验时,还必须制定出完善的检验方案,科学预估在用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坠落伤害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专门的预防措施,同时,对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样在检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会沉着冷静地对待,不会因为慌乱导致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检验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3.3电梯检修中电气危险的防护
        由于电气隐患类型较多,因此防护措施应该做到全面化。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检修前对相关电气设备做到精细化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如果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设备部件,进行更换修理。电梯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要不定期对电梯进行维修检测。针对隐患部分应该及时更换,避免发生漏电,拆线前需要将电源全部切断,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漏电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3.4检验人员树立安全意识
        检测人员作为电梯运维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检测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电梯设备的维修质量以及电梯事故的制约效果。这就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相关技能以及岗位认知度的培养,为人员树立相对应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严格遵守每一项规章程序,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降低电梯检测事故伤害的产生概率,维系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3.5检验现场的安全教育
        现场检验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首先要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其次严禁任何可能造成制动器完全释放或厅、轿门电气连锁失效的短接操作。严禁在电梯正常状态下短接安全回路。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以及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修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条例进行操作,保护自身安全。
        3.6利用多人机制保证检验秩序
        除了检测人员的现场检测标识外,检测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检测工作的多人机制,分配相关人员的安全保障职责,保障现场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电梯的检测人员和电梯的物业管理机构员工应该互相监督,共同协作,约束多方人员的不当行为,保证所有的检测及其相关行为都符合安全工作的规范要求,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相关机构更应该注重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检测人员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物业公司也应该培训相关员工的工作技能,使物业员工能够配合检测员工的工作,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电梯检验过程中事故伤害的产生,将对检验人员以及电梯设备等造成严重的损害,这就需要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对事故风险问题进行全面防控。为此,在制定安全防控举措时,必须立足于电梯设备运行模式之上,结合电梯运行原理,制定出多元化的检验工序,强化实际检验效果,保证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春鸿.常见电梯故障的设计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19(36):164.
[2]谢柳辉,张宏亮,殷彦斌.电梯“接地”检验分析[J].机电技术,2019(06):77-81.
[3]邢为光.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42-143.
[4]邹迎飞.电梯安装过程监督检验工作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24):72-74.
[5]于国强.电梯安全隐患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24):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