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建筑安全性分析 马俊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马俊
[导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建筑业技术装备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马俊  150125199005****38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建筑业技术装备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相关施工技术的成熟,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然而,随着各类建筑的不断增多,一些建筑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着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现阶段建筑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些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安全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建设项目得到批准。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安全第一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也是每一个结构设计师和现场操作人员都应该时刻把握的红线。纵观国内建筑结构设计行业,安全问题的设计已经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小问题,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为此,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2.分析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现状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在分析当前市场竞争形势下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结构设计在施工企业发展中的安全状况,认为结构设计总体安全性较高。为提高建筑工程后期施工质量和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运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企业的规模、人员的专业性和安全意识等原因,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在实际开发中,为了有效提高工程的结构设计质量,建筑业在开发中也应注意对上述问题的优化和完善。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建筑安全措施
        3.1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优秀规范的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在建筑外观上达到审美体验,而且要求在结构安全和面对面使用上达到规范要求。建筑设计师作为整个建筑的主要设计师,必须对整个建筑设计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分析和有效控制。设计图纸要反复核对,避免出现设计层面的质量问题,确保后期按图施工中不出现设计层面的错误。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避免潜在的低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设计师要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严格遵守设计规则,不贪图方便和便宜而忽视建筑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
        3.2做好现场调查工作
        目前,许多勘察工作者本身对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自身作用的忽视。地质勘察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给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明确所有勘察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合理完成分工,促进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有更深刻的认识。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并及时提出临时解决方案。其次,还要建立评价机制。只有评价机制本身足够完善,才能有效地增强全体测量人员的责任意识,定期检查其技术能力和日常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地质工作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价值。
        3.3重视建筑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建筑要求和国家标准,通过高科技科研技术的渗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科学地确定建筑结构的受力范围,在抗震设计中,不仅要检测建筑材料,还要根据后期选材是否会出现变形等意外情况。对建筑结构体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所有三维建筑均采用平面方案。如果平面方案不合理,建筑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不合理之处。当土壤地貌结构有特殊情况时,应采用其良好的结构设计和体系。例如,在湿陷性场地中,需要地基处理方法和埋深。以上是确保抗震的重要措施之一。



        3.4严格选择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是结构设计的直接完成者,无论多么优秀的设计都需要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来呈现,但很多时候,设计师忽略了这一点。许多设计人员出于经济利益或个人能力的考虑,选择了不适合完成设计内容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规模和资质不能满足建筑要求,对建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把设计要求作为考察施工单位的标准之一,参照各施工单位的专长,选择一支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的施工队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是避免偷工减料和非法操作的有效途径。邀请专业施工监理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理,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建筑材料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要求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3.5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建筑材料。工程施工前,先对工程参数进行检查,然后选择符合工程基本情况和施工要求的建筑材料,以维护建筑安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如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严格控制剪力墙的材料,严格控制剪力墙的参数,从而加强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能采取降低建筑材料成本的方式,要充分维护建筑结构的安全。
当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4.1抗震能力弱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能力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施工企业对建筑抗震认识不全面,主观上认为抗震是抗震的,地震不会自行发生。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导致他们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忽视抗震能力,缺乏客观认识;二是为了有效控制支出,降低工程造价,一些施工企业私自减少混凝土和钢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但这种情况会导致建筑结构各方面性能的弱化。一旦出现大范围的震动,就无法承受,因此有倒塌的危险。即使在小范围振动的情况下,建筑结构也会发生失稳,造成安全隐患。
        4.2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
        在建设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在巨额经济利润的引导下,一些施工单位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使用劣质建材,质量达不到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一些施工单位管理者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做出了严重的违法行为,直接挪用资金购买建筑材料或盗窃现有建筑材料,无视业主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
        4.3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
        目前,我国有许多建筑设计单位思维定势,仍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和知识,导致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式,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和不合理的安全问题被隐藏,甚至对建筑结构的其他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在处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时,一些建筑结构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安全认知结构。他们只关注表面,而忽略了内部的安全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只注重建筑的外观,而不注重建筑的整体质量,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存在。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盲目听取施工企业的意见,不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建筑结构的形式和安全性达不到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从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容易出现严重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结束语
        为了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从设计的角度不断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质量,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提高建筑物安全性能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相关行业的密切配合。只有在设计、施工、验收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林晖.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分析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7(2):73~74.
[2] 关吉隆.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262.
[3]李书源.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6,28: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