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下   作者:黄克赞
[导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中,房建工程行业要想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需要基于工程质量提升视角,强化对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及时把控主体结构中的危险点。

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黄克赞   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中,房建工程行业要想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需要基于工程质量提升视角,强化对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及时把控主体结构中的危险点。因此,相关房建工程建设行业,要提高对质量通病的重视程度,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运用主体结构检测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同时,提升工程建设品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须积极采取一些科学措施来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主体结构质量及整体工程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遵循的原则,并探讨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主体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主要部分,因此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只有保障了主体结构质量,才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建筑市场发展下,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模式日新月异、工程数量逐年增多,使人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相应地也更加凸显出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另外,现代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材料多是钢筋和混凝土,利用这些材料建造和浇筑的结构须符合相关质量与性能要求,否则会影响到建筑安全与使用效果,所以须重视对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总之,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给予建筑质量更高的保证,并避免后期因一些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失。
        2建筑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的常用方法
        2.1重点检测法
        检测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时,受到环境、布局、装修装饰等因素的影响,检测工作难以面面俱到,此时就可采用重点检测法。选择影响结构质量的核心结构部位,观察外观形态,计算承重能力、沉降率、力学特征等,从而做出评价。重点检测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提高检测效率,缺点是细节关注不到位,容易出现遗漏现象。
        2.2阶段检测法
        如果建筑工程规模大,整个安全性鉴定任务量大,集中鉴定易出现疏漏,且检测滞后会造成返工,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此,可采用阶段检测法,按照施工特点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合理安排检测时间,逐一完成子项目的鉴定工作。阶段检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能及时发现建筑主体存在的质量问题,指导施工方进行整改,缺点是成本投入高。
        2.3参数对比法
        参数对比法是以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参数为依据,通过实际测量获得真实数据,对两者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主体结构质量是否达标。参数对比法的检测范围最全面,鉴定结果最可靠,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限制因素多。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遵循的原则
        3.1合法性原则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在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时,须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后,建筑企业都应及时对该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据此制订有效的工作措施,以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3.2公平性原则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在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一些利益者的委托影响,因此若想切实保证公平性。首先,须在进行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时给出具备严格法律效用的检测报告,不让舞弊现象有任何“空子”可钻。


其次,要对各个部分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严格审查,以切实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4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4.1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最重要内容,只有开展好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切实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节省工程成本。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相关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存在对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实际检测不严格、不到位,最终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之所以会对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部分建筑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从思想根源上认为只有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影响较小,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在所有工作中处于边缘化位置,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2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制度,是保障实际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但就现状来看,很多建筑企业现行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制度都不够完善,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建筑市场下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要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效果。例如,个别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制度中未明确工作目标,因此导致实际工作开展方向和开展力度不能集中;个别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制度中未给出规范的工作流程,因此导致实际工作开展起来较为混乱;还有的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制度中未明晰具体的工作责任,因此导致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互相推诿责任。工作制度是开展实际工作时的重要依据与指导,目前,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制度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整体建设尚未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
        5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应用
        5.1混凝土结构检测
        在房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主体材料通常是检测的重点,包括混凝土裂缝检测、混凝土强度等。为保证混凝土制作质量,检测部门需要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按照混凝土检测的各项工序开展检测作业,有效实现了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加强对混凝土制作质量的判断和评估。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检测技术,可收集到相关的信息要素,并重点检测屋顶、地下室等部位主体结构的荷载力,判定主体结构质量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同时,对主体结构质量不达标的需要再次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项目建设中。将检测技术应用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有效规避了质量风险,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为房建工程主体结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2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检测过程中,重点检测螺栓扭矩系数、螺栓的抗滑移性能以及预拉力等。同时,支持钢筋、钢桁架等结构的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一般采用的是焊接、铆接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对钢结构连接部位可靠性验证,借助仪器设备对钢结构焊接缝进行探伤检测,验证焊接缝的牢固性。将检测技术应用在房建工程钢结构检测中,满足了钢结构超声探伤需求;加强对质量隐患的预见和控制;提高钢结构在房建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有效开展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够切实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在实践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应遵循合法性、公平性及准确性等原则,并提高工作重视程度、完善工作制度建设、明确质量检测重点、提升技术设备水平,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泽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分析[J].中华建设,2020(8):102–103.
[2]尹向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四川建材,2020,46(7):20–21,23.
[3]于海辉.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和有效应用[J].中华建设2020(4):100–101.
作者简介:黄克赞(1973-),男,汉族,江苏铜山人,大学专科,职员,主要从事检测业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