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岩土勘察的信息化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0期   作者:颜飞
[导读] 我国电力系统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也就促进了架空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
        颜飞
        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风路21号 15882136369
        摘要:我国电力系统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也就促进了架空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对建设区域测岩土勘察极为重要。传统的岩土勘察手段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依赖性较大,常受到外界干扰而出现问题。所以本次研究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岩土勘察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应用,并通过分析信息化岩土勘察的优势和不足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岩土勘察;信息化应用
0 引言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工程中,需要进行岩土勘察,目的在于确定杆塔所在位置,探明杆塔建设地的地址情况。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常采用的勘察手段是通过专业人员在施工区域进行勘察作业,但是这种勘察手段需要现场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如果相关人员的协同能力较差,则会出现信息误差。并且由于架空输电线路的特殊性,较长的线路带来的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施工中的工作人员很难获取到相应的地质信息。所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岩土勘察任务,将进一步提高施工区域地质信息的准确性,这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质量提升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1 岩土勘察的信息化实现
1.1岩土勘察系统结构
        信息化岩土勘察就是以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勘察结果为基础进行,按照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将其作为数据中心,再借此;来完成远程的通信传播,以数据共享模型进行终端和数据中心的双向共享。其中,数据中心包含了基本地理信息数据和地质信息数据,主要作用是辅助远程通信,为岩土勘察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撑。据此可以知道,信息化岩土勘察系统的结构包括数据中心和远程通信终端,其中数据中心有包括了数字高程模拟DEM、施工区域的地址条件以及岩土勘察的结果数据。
1.2信息化岩土勘察应用
        首先在面对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时,外业工程师利用相应的数据采集装置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信息进行必要采集。其次外业工程师根据建筑物在施工现场的具体设计要求对施工所在地进行全覆盖式的地质勘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包括对施工地的岩土工程实施进行判定。然后外业工程师对自身作业情况进行判断,工程师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信息将具体施工点的地质条件回传给数据中心。紧接着,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同时将数据中心的区域已有的地质数据作为辅助信息对施工区域进行判定,将判定结果在双向数据共享模式的基础上反馈给现场的外业工程师,外业工程师在依据反馈的结果来对施工场所进行最后的勘察判定。但是如果在最后的勘察判定中,外业工程师无法进行勘察判定,就需要执行现场协作勘察。
1.3信息化岩土勘察实现过程分析
1.3.1数据中心建立
        数据中心的建立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标准,这样才能方便实施信息化岩土勘察,在构建数据库采集模板中,需要充分考虑以往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的岩土勘察数据,按照实际情况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采集模板。此外数据中心的建立还需要大量的文本数据以及图像数据,文本数据指的是早期勘察人员的岩土勘察报告,图像数据指的是 工程地点的实际地质图、地区或者施工区域的地质灾害分布图、区域的气象以及水文情况、外业工程师和施工团队对该区域的勘察结果等。构建完整的数据中心将能够为施工现场人员提供有效的地质信息数据,同时据此数据中心还能够合理的安排相应的工程人员等一系列的技术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工作。

建立良好的数据中心对提高相关区域的岩土勘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促进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1.3.2勘察大纲的完善
        勘察大纲的完善性对勘察任务的影响很大,将是保证勘察工作能否多、快、好、省地完成。勘察大纲的编制需要对数据中心数据、施工的前期安排中的数据以及设计要求和条件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编制。此外勘察大纲针对性的提升需要以公告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完整信息、施工地点的图像、区域地质数据为基础进行编制。并且勘察大纲中还需要体现出施工工程中的岩土问题类型,将这些问题的明确区域标注。
1.3.3勘察中的现场控制
        信息化岩土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就是对现场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点为施工中全程需要外业工程师协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主要是采用通讯设备或者软件来进行。第二点是外业工程师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利用移动端数据来进行,也就是利用相关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此外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应当采用单机版的移动软件来进行,这样避免了互联网带来的相关限制。经过所有的流程后,最终的勘察会形成数据集成、数据库化管理以及最终表现出自动成图,外业工程师就能够利用信息化岩土勘察系统直接获取数据,或者将勘察结果直接导入系统存入数据库中,一方面通过这种手段来得到最终的勘察结结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后续勘察分析。
2 信息化岩土勘察优点
        信息化岩土勘察得到的最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外业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所以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常常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偏差和问题。但是遇到的问题都能够通过信息化岩土勘察来有效地解决掉,信息化岩土勘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岩土勘察是在较为标准化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的,数据的采集和传递能够保证岩土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另外外业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是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实时的查看和上传岩土勘察信息,方便双向实时沟通。其次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进行勘察大纲编制有效地避免了因信息不完善带来的影响,提升了协同工作效率和勘察效果。最后由于数据中心的存在,帮助外业工程师在勘察过程中对地区的气象特点、地层岩性以及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既保证了外业工程师在工作中的安全性,也可以利用勘察结果来获取杆塔所在位置的环境,方便了外业工程师感知环境方面因素。
3 信息化岩土勘察的不足及改进
        虽然信息化岩土勘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的优势表现明显,但是碍于互联网技术和数据集成带来的信息安全性问题,使得信息化岩土勘察仍然存在尚待解决的地方,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来方便后续解决,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处理。首先对涉及到的机密信息进行有效地物理隔绝,防止涉密信息直接和互联网相连接,对面保护机密信息方式中,还应当有对数据中心进行保护,同样可以采用物理隔绝来规避风险。其次应当按照信息的类型将信息分类,对于需要机密保护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于普通的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传输和处理,以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总而言之,信息化岩土勘察最主要的是确保信息的安全性,除了对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外,还有可以通过和专业的安全服务商进行合作一起到更为有效的信息保护。
4 结语
        电力系统的大力发展带动着架空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对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岩土勘察便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对信息化岩土勘察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借此了解到信息化岩土勘察的应用效果以及改进措施,将对岩土勘察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架空输电线路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锡鎏. 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J]. 水运工程, 2019(8):165-170.
[2] 苏定立, 胡贺松, 谢小荣. 岩土工程勘察智能信息化技术研究现状[J]. 广州建筑, 2019, 47(6):10-18.
[3] 林海娟. 基于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探索构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 282(05):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