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3月第9期   作者: 张生宇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步趋向完善,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业界普遍更关心设计、施工的成本和质量[1]。
       
        张生宇
        身份证号:6201211999031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步趋向完善,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业界普遍更关心设计、施工的成本和质量[1]。勘察在整个建设周期费用中所占比重较低,虽然作为项目建设五方责任主体之一,但是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另外,部分勘察单位自身存在挂靠现象或者勘察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标准不健全、流于形式等,以上各种原因综合导致勘察质量参差不齐,勘察成本不可控。笔者结合近几年工作实践,对控制勘察质量、勘察成本的因素做了归纳总结,给同行分享。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成本控制
引言
        岩土工程在工程领域是相当复杂,在岩土工程开始前,详细的地质勘察是保证岩土工程顺利展开的关键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是基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分析,形成勘察报告,用以指导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于隧道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更加突出。特别是现阶段地勘技术并不能完全实现对整个场地地质条件的全面掌控,因而还需要地质勘察的进一步配合,以保证施工安全。由此可见地质勘察的重要价值作用,因而必须要确保地质勘察的质量。
一、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历经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制,可以有效的开展室内试验、现场检测、勘探取样以及原位测试等工作内容,充分了解岩土地质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更加合理。我国现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逐渐趋于完善。我国建筑领域多次对岩土勘察规范进行修正与改革,促使岩土工程勘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地质测绘的方式实现工程勘察效果,了解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场地的特点开展工程设计。地质测绘主要运用钻探、坑探和物探三种方式,全面了解地质情况,为后续勘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主要内容就是检验和检测,实现对整个勘察过程的监督效果,及时发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制订方法。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为了更好解决工程建设工程中由于地理条件产生的问题,包括地质条件、岩土结构和气候环境,必须全面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技术水平。一些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勘测方法和老旧的勘测设备,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和质量达不到标准,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包括复杂地质环境中勘察难度较大,许多结合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因素的研究背景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发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按照标准来完成;为了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遵照规范,严格进行质量控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岩土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不仅给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在工程建设领域对岩土工程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主要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各岩土体的岩土参数,保证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岩土工程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岩土工程研究在各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存在的问题
        3.1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缺乏综合素养
        我国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提升,在地质勘察的前期,没有针对地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制订方案,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分析,导致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与需求不符,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目前的岩土工程勘察,其中涉及非常多的勘察内容,因此对勘察人员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才能胜任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保证勘察质量。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就整体情况来看,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进行工作交流,这就导致勘察工作繁忙时出现慌乱。对于一些个别现象,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较低的民工队伍,并不具备细致的工作流程,都是结合自身的经验勘察,使岩土工程勘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勘察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当事故发生时经常推卸责任,影响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3.2钻外业班组不重视安全技术交底
        经常出现土层夹层、透镜体等取样、标贯数量不够6个,道路工程浅部3m范围内没有按照0.5m间距取样,造成二次进场补勘;没有按照3.0m间距查明场地中的明浜、暗浜、地下障碍物以及厚填土等不良地质条件的边界;没有查明场地内古河道分布区域,个别场地古河道切割深度较深,缺失第⑥层、第⑦层,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反馈岩土工程师对勘探方案进行调整;更有甚者出现个别勘探队伍在某一个勘探孔连续取土样,将土样分配到临近钻孔而少打孔或者钻进孔深不够的现象,针对此不良现象,上海实行了勘察质量监管平台,勘探队伍需要对钻探、静探、取土样、打标贯等数据实时、实地上传,土工实验室也需要对实验数据实时上传,可有效避免因勘察单位对勘察外业、土工试验质量监管不到位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四、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点
        4.1重视勘察技术人员培训
        重视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从而导致部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制约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勘察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才能提交合格的勘察成果资料,以供建设及设计单位使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勘察项目现场测试技术人员的培训,让测试技术人员具备使用新式设备和专业测试技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专业技术,及时有效地解决勘察工作中的测试及检测问题,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勘察单位也要及时对勘察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评,鼓励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掌握技术,为后续的勘察工作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4.2构建统一的地质勘察制度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为了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首先需要全面构建岩土工程勘察体系,规范化构建勘察制度,通过完善的勘察制度和体系,实现统一化的勘察行为,保障工作人员都能够依照相关制度开展工作。在统一构建勘察制度时,需要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从而避免头重脚轻的情况,此外,还应该加强勘察的细化管理工作。如果周围存在单一建筑或者群体建筑,就需要对不同的建筑类型进行全面勘察,并结合实际的复杂地质条件来设计出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地基的承载力与稳定性,才能承载建筑物的自重,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施工前,必须实地考察当地的地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此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晨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1):175-176.
[2]张聪.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与建议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3):222+230.
[3]李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03):248+250.
[4]黄俊橙.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72-73.
[5]何巧灵,孔娜.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9):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