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系统复合式干扰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9期   作者:樊伟
[导读] 电子通信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樊伟
        身份证号码:15282219860109****
        摘要:电子通信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也因其安全性高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通信系统因其信息信号的隐蔽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商业通信和军事上都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电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将受到发射机和接收机宽带的限制。当接收到的信息超过干扰容量限制时,通信系统将出现严重的劣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干扰抑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然而,通过研究获得的抑制方法只能针对某一种干扰图样,没有一定的方法可以抑制多种图样。
        关键词:电子通信系统;复合式;干扰智能;识别技术
        1复合式干扰智能识别
1.1速度与距离干扰原理
速度与距离联合欺骗干扰为主要因素,依靠尺寸产生的时延函数Δtrj(t)和速度延迟产生的多普勒频率偏移量fΔ(t),来满足一定的相应关联,使得干扰信号更为真实的模拟传输目标,对于电子通信系统内的检测目标回波信号,速度与距离联合欺骗干扰模型能够描述成
挑选z=θ,γ,V[]r与z=θ,γ,R来代替测量向量,其中,θ,γ代表目标对应于拖引头坐标系的夹角,Vr代表信息通信传输的效率,R代表通信系统信息的对应尺寸。构建的非线性测量函数能够描述成

式中,acn(i),NS的设定同上,σaa和JNR存在一定规律的关联。
通过上述能够看出,在JNR<9dB时,所有复合干扰样本σap的值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当JNR>9dB时,速度与距离欺骗干扰的复合信号与加性复合干扰信号的值会随JNR的提升而出现快速的缩小。在JNR较大时,能够经过σap的值把上述两种复合干扰与其它几种干扰划分出来。E为归一化瞬时幅度的最大值。其用在划分存在幅度起伏信息与不存在幅度起伏信息的信号。所有干扰信号的E值与JNR的关联存在一定的规律。
通过上述能够看出,常规时域特征提取出的电子通信系统复合干扰信号特征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完全区分较多的复合干扰信号。因此,需要再添加一种识别算法对干扰复合信号进行识别。
        2实验证明
实验环境为Intel(R)Core(TM)i5-3470CPU,3.20GHz,8GB内存的PC化,通过MATLAB7.6编程实现,LIBSVM为支持向量机软件。
2.1实验参数
1)矩偏度系数
拟定X代表一种随机变量,其均值是μ,标准差是σ,那么矩偏度系数能够拟定成

图1矩偏度系数和矩峰度系数变化图
如图1所示,系统信号矩峰度系数最终趋向于3,矩峰度系数变化较为规律,由于矩峰度保持在3左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没有变化幅度,矩峰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速度和距离欺骗干扰信号的大小,说明该系统的干扰信号符合实验需求;系统的矩偏度呈规律变化,在零附近,复合干扰的偏度也大多在零的周围,这就证明分布大致上都是相应的。偏度系数在该区域段容易区分复合信号,即符合实验需求,可以进行仿真。为了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定在产生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时,拟定m序列出现的PN码,尺寸是31,信息码的元速率是1kHz,中频频率是128kHz,采集样本的频率是1024kHz,拟定电子通信信号为干扰中心频率的标准,在左右频偏各6kHz的范围里随机挑选。
        结束语
为了使电子通信系统工作更加稳定和安全,提出了电子通信系统中复杂干扰的智能识别技术。
1)分析电子通信系统传输速度和距离的联合欺骗干扰,获取干扰信号的运行过程,在牵引车坐标系下进行滤波跟踪,建立系统跟踪模型进行初步检测。
2)分析电子通信系统信号的常规时域特征,提取其时域特征,利用提取的特征对电子通信系统的复杂干扰进行识别,但仅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识别,它不能充分区分许多复杂的干扰信号。
        参考文献
[1]余青松,杨仕平.最小能量框架的跟踪干扰识别和去噪算法[J].电讯技术,2019,59(7):823-828.
[2]杨兴宇,阮怀林.基于栈式稀疏自编码器的新型干扰识别[J].现代雷达,2018,40(5):2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