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加强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中)8期   作者:邢谷毅
[导读] 随着城市建设项目的增多,园林工程逐渐扩大范围。
        邢谷毅
        琼海润丰实业有限公司,海南 琼海 5714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项目的增多,园林工程逐渐扩大范围。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园林建设工作成为必要的发展环节,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要积极开展园林施工与绿化养护的有机结合,采用有效的施工方式,提升园林绿化水平,本文主要探究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的实际联系,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园林行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园林工程;养护;管理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不仅涉及到若干施工环节,还涉及到多种植物养护技术的应用。园林建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植物养护技术,那么往往难以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另外,园林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过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园林建设单位加大管理办法和养护技术的研究力度,保证可以实现绿化园林高质量建设的目标。
        1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的概述
        1.1 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称之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1.2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期一般从苗木栽植后开始算起,经竣工验收,再养护1-2年结束;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期是绿化养护的重要阶段,尤其是栽植时一年内的养护对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苗木的成活率及成活质量直接影响着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同时也决定了园林绿化正常维护期的感官效果。从栽植后,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处于紧张的供需矛盾状态,养护的重点在尊重苗木习性与生物学特性的情况下,在合适的阶段,采取人工干预的技术措施,平衡苗木地上、地下的供需,达到苗木成活目的。
        2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养护管理特征
        2.1 系统性
        园林工程建设所包含的项目内容有很多,诸如园林景观灯的安装、绿化种植、园林道路建设等。在对园林工程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美学、建筑学、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工程施工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也需要考虑交通、园林、位置等诸多因素。总的来说,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做好多方面统筹协调,才能顺利有序地完成相关。
        2.2 周期较长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植物养护技术是重要的应用环节,施工周期较长。需要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维护,定期进行苗木生长状态的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有效的修整工作。植物养护技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工人要进行苗木的修剪工作,浇水操作和施肥操作,要及时检查苗木状态,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诊治,工作人员要潜心学习植物养护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应用,还要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维护苗木正常的生长状态,在园林施工工作中充分应用养护技术,也要认识到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
        2.3 复杂性
        园林工程涉及到的施工范围较广,施工内容也较为复杂,城市规划、公园设计、绿化广场、绿化带设计等都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范围。园林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园林进行养护,养护工作又包含植被修剪、病虫害防治、园林内部清洁和保护等。整个园林施工的过程非常重视景观效果的呈现,绿化管理又十分重视成果维护,园林建设施工和绿化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3 加强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的措施
        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绿化苗木栽植前,要做好地形的处理,避免后期绿地内积水;同时要分析土质、地势、地下土层结构,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做好相应的土壤改良、排水设施及栽植区域调整等相关工作,为之后的苗木栽植做好准备。
        3.2 制定创新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设计方案对园林工程有直接的影响,应当制定创新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在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实状况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具体分析,如果有不明确的问题,要及时向图纸负责人进行询问。在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果是在气候较为恶劣的高原地带,要根据气候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综合考虑苗木种类的选择工作,合理进行园林设施的安排,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园林工程的生态魅力。要正确认识到设计方案对整体工作的重大影响,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考虑到园林景观的综合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科学性,实现规范管理。
        3.3 植被成活率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除了框架工作外,植物种植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些植物的生长对水分、天气、土壤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其死亡,为此,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大力度,做好植被成活率管理。尤其是移栽植物,为了降低移栽过程中的死亡率,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处理。比如,适当加大植物土球的体积,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植物根系的损伤;完成移植后,向植物表面喷洒一些具有蒸发性的移栽剂,避免植被体内水分过多地流失,进一步提高其成活率;在移栽过程中,尽一切可能提高移栽的速度,避免移栽时间过长,导致植被缺水死亡;针对名贵树木,为了避免移栽过程中发生营养损失,进一步提高其成活效率,注意适当修剪,以减少枝叶水分蒸发。
        3.4 合理选择修剪技术
        (1)对绿篱进行合理地修剪。定植完毕后,通过分析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及时做好全面修剪工作,从而促进植被的健康生长发育。
        (2)对灌木进行科学修剪。针对纵生大枝,需要保持其均衡生长,防止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偏冠,保持圆球形。
        (3)对乔木进行科学修剪。针对领导枝干与主轴较为明显的乔木,尽可能保持主轴顶芽,如果主轴的顶芽受损,会严重影响侧芽的生长。针对主轴不是特别明显的乔木,要选择乔木上部中心较为直立的枝条,以此作为领导枝干,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丰满、高大的树冠。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轻者导致植物树叶枯黄,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植物死亡,特别是规模大、传播快的病虫害,很容易导致植被的大面积死亡。为此,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来说,要全面调查园林绿化工程,了解哪些区域和条件更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确定已经发生的病虫害类型,根据具体的类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适当增加园林工程中植物的种类,避免植物种类单一所导致的大规模的病虫害问题。针对园林绿化工程,应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实施管理,认真仔细地管理好园林工程中的每一株植物,一旦发现任何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高效的措施加以处理,降低病虫害规模扩大的可能性。
        4 结语
        综合来看,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和养护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园林景观质量。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在园林建设的各个阶段提升工作质量,实现有效管理。为了开展有效的园林施工,在开始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当地环境进行有效调查,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秩序进行有效操作,全方位地把握园林施工,提升植物成活率,才能展现养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瑞雪,许晓雪,袁磊.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墙体自生植物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20,36(4):111-116.
        [2]任斌斌,王建红,李广,等.以捕食性瓢虫为招引目标的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44-150.
        [3]杨茜,农文龙,谢万露,等.南宁市城市公园绿地立体绿化植物物种及应用调查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9):5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