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
身份证号:6523231979123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企业以往采用的传统保守的规划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程企业只有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控制施工成本,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取决于施工项目管理。要建设高质量的建设项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建设项目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突出时代特征。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优化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只有全面提高质量和保障工程进度,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最大目的是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建筑工程企业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因此,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以此来推动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 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近些年已经成功开展与实施很多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工程,比如“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等。从某种角度,正是因为上述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十分广阔的空间。现阶段,随着不断扩大的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亟须科学分配建筑市场各方面资源。在建筑行业市场中,如若建筑企业在其管理、资源、内部制度与文化等方面均没有体现一定优势,那么难以确保其可得的市场份额甚至被市场所淘汰。对此,出于确保建筑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应加大管理模式创新力度。2) 满足企业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建筑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时,需要强化企业创新并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建筑企业和工程施工之间存在的关系,决定能否系统全面地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企业,在项目实际施工阶段会有很多因素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所以,出于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满足建筑工程对于施工进度的要求,应该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上的创新,进而使建筑企业有关制度建设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2.1 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企业在执行成本投入的过程中不够科学、规范和系统。大部分的建筑企业认为,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的投入,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所以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目标体系,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最终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实际的施工活动管理存在很大的出入,甚至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落实成本管理的目标。此外,很多建筑企业在执行成本管理的时候,没有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所以其他部门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如此就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的问题。
2.2 建设项目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业需要积极利用建设项目管理促进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建设项目管理,缺乏必要的项目管理意识,很难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因此,许多施工企业并没有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关组织,使得施工项目管理的相应措施难以落实,管理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大大限制了项目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2.3 施工人员素质水平比较低
建筑工程中施工队伍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建筑市场中,虽然建筑企业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会雇用临时工,但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专业的知识、不会使用专业的设备、也缺乏责任心,这些问题不但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难度,还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带来影响,甚至还会埋下很多安全隐患,阻碍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
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成本管理体系而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用量,另一个是价格。也就是说,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要先控制成本,效益和质量才会有所提高。第一,建筑工程材料数量控制。建筑工程每个环节、每个工艺在用料方面都有相应规定,依此来展开施工。为了避免浪费,可以采取定额领料制度管理体系,即按需取料,可减少建筑材料的过度浪费;此外,还需要构建采购管理制度,目前的建筑工艺材料五花八门,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照施工的要求去购买材料,货比三家,选择有实力的供货商,尽可能用最低价格买入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不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益,还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第二,价格方面的控制。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投入。但很多采购人员会因为同一建筑材料在偏远地区的价格比较便宜而选择去购买,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加上运费和途中破损,会增加成本。所以还需要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成本投入制度,遵循就近取材、专款专用等原则。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3.2 创新建设项目管理理念
建设项目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增加资金,改变传统的保守的管理理念和计划管理模式,积极引进和培养现代管理人才,充分反映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为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保障。此外,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经营和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趋势,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基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顺利实施创新工作。最后制定具体管理创新方案,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完善,以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3.3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意识
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并在工作人员中逐级落实施工工作的责任。同时,只有提升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施工水平,才能有充分应对工程风险和建设困难的能力。在前期规划、现场勘察、风险防控、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工作人员都必须充分熟悉精细化管理团队的工作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完善施工管理模式在建设工期、施工安全、实际施工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必须以自身高素质来严格遵守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工程的合法、稳定运作,充分体现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所应当具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工程质量、安全、成本,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实现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引起重视。有必要加强和改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理念,搞好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并严格实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以提高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实现建设目标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辉.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分析[J].中华建设,2019(4):62-63.
[2] 张川.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84+81.
[3] 毕菡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