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非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设计的探索分析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3月第8期   作者:蒋伟军
[导读] 为了提升雨污分流的水平,要结合生态环保发展要求

        蒋伟军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邮编:518063
        摘要:为了提升雨污分流的水平,要结合生态环保发展要求,在全面控制土地开发力度的同时,强化水土流失的处理效果,创造安全的社会秩序和环境。本文结合案例简要介绍了深圳非住宅类小区目前的排水现状,并集中讨论了非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设计内容。
关键词:非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现状;设计内容

        在防污治污工作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提升小区排水管网的整改水平,建立更加完整的设计管控流程,确保改造设计内容能更加贴合城市发展动态需求,完善路网的基础上,为非住宅类小区综合管控效果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案例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非住宅类小区改造设计内容为例,主要针对南山区西丽街道、桃源街道、沙河街道、南头街道、粤海街道共292个非住宅类小区排水户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工程设计,本次设计为第二批改造范围包括桃源、西丽街道收容教育所等15个小区,局域位置图见图1:

        深圳特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1.4℃,最热月月平均最高气温32.0℃,最冷月月平均最低气温10.5℃。降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配集中,且暴雨量大,时空变化明显,产流量大,汇流快。年内降雨分配不均,雨量集中在4-9月(占全年80%),降雨强度大,易发生洪涝灾害;10月至次年3月雨量稀少,常出现春旱[1]。
二、深圳非住宅类小区排水现状
        目前,非住宅类小区的排水状态较差,因为物业管理不明确,因此,多数业主自管区域和独立建筑办公区域无法落实较为系统的排水处理工序,影响综合管控效率。
(一)排水系统不完善
        在非住宅类小区内,建筑底层被改变用作餐馆酒楼等商业用途,而多数的商家为了自身商业用途往往会擅自更改住宅排水系统,这就使得非住宅类区域出现了严重的系统线路混乱问题。甚至一些更改后的排水系统对城市整体排水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2]。
        另外,临街的酒楼商铺存在偷排、乱排以及乱接管现象。目前,流域内绝大多数洗车场没有按照要求建设和排水,6 0%以上的洗车废水通过雨水系统排入了河道。通过排水管网调查发现,菜市场、垃圾中转站、汽车总站的冲洗水也是重要污染源。垃圾中转站建设时,未考虑渗漏液、冲洗废水的出路,几乎全部排入雨水系统。
(二)建筑物功能改变
        对于非住宅类小区排水系统管理工作而言,标准化的排水处理机制和系统管控体系是维持整体排水效果的关键,但是,近几年一些建筑物的功能出现变化,经商者受利益驱动将污水直接接入到雨水系统中,为了减少排污费用,但是却对环境和排污处理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使得雨水系统受到污染,对应的管理效率也会随之改变[3]。
        另外,一些开放商私自更改阳台功能呢,将洗衣机等设备放置在阳台中,也会造成生活污水进入雨水系统,影响周围环境和河流质量。

三、深圳非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设计内容
        为了全面优化深圳非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设计的质量,要秉持“正本清源、截污限排、污水回用、生态补水”的改良原则,积极完善非住宅类小区内污水管理控制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整合排水设施,从而提升整体雨污分流工作的水平,实现综合监管的目标。
(一)设定基础流程
        要想保证具体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对工作予以规划设计和分析,要重视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长效性发展效益,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部门能共同协助,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方案,从而在统筹管理配合的基础上,明确具体方法和技术路线。
        首先,相关部门要落实必要的调研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并且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完成宣传工作,确保能将整改范围和责任主体作为宣传关键,形成全民动员的发展基础。与此同时,要结合调查调研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雨污分流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污染源[4]。
        其次,要结合收集的数据信息和内容制定基础的排水梳理方案,并且制定改造计划,然后回到现场进行复核分析,确保相应的方案内容能得到物业的支持,并且充分践行“正本清源、截污限排、污水回用、生态补水”的发展标准。
        再次,要在管理基础上完善设计规划内容,针对非住宅类小区室外排水改造方案予以最后的审定,确保小区污染源整改用户污染源整改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对工程项目予以验收总结,并且结合法律法规制定后期管理机制,维持长效性保洁工作的规范性,满足排水标准,提升验收工作的综合效率。
(二)具体设计内容
1.明确责任主体
        为了保证方案有序开展,要结合差异化性质完成责任主体的划分。具体如下:
        1)医院、门诊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建筑归属于卫生局。
        2)党政机关办公楼宇等建筑归属于机关事务管理局。
        3)经营性单位等建筑归属于水务局排水处。
        4)垃圾中转站等建筑归属于城管局。
        5)菜市场、批发市场等建筑归属于工商局[5]。
        6)洗车场、公交站等建筑归属于交通局。
        7)各个城区内建筑项目施工工地等建筑归属于建设局。
2.落实处理方案
        非住宅类排水用户的性质差别较大,其在管网位置中所处的位置也千差万别,有的是独门独院、有的在其它小区的包围之内、有的仅有一栋建筑或一个门面,其排水情况相对复杂,但其共同点就是室外埋地管相对较少、室内用水情况复杂。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目前而言,绝大部分该类用户的排水系统不同程度的存在雨污混流、管网不健全、设施不完善、用户(即室内)污水的错接乱排、建筑功能的改变等不利进行雨污分流排水的现象。
        第一,要对实际设计处理方案进行排水管网的处理,依据雨污分流的要求纠正一些错接乱排的问题,确保连接位置应用有效性,避免雨污排放工作受到影响。
        第二,要进行针对性的区域性清污处理,结合小区物业的意见,保证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以及化粪池都能得到清通清淤处理,针对损坏位置进行原位换管,避免雨污分流工作受到影响[6]。
        第三,针对部分非住宅区域仅设置一套排水管网的问题,要改造原有的管网系统,新增雨水立管,同时将其原先混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管;一些建筑功能改变后的建筑,应根据其最新使用功能按照规范相应增设化粪池或者是隔油池等处理构筑物。而对于一些排水量较大的非住宅商业用户,则考虑在小区内新增一套雨水系统,以保证片区住宅排水安全。
        
       
        第四,要结合管道开挖以及路面恢复的标准完善具体施工操作,匹配槽钢双面支撑支护处理机制,保证不同的埋深应用不同的开挖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非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系统的设计改造,首先要实地勘察完全摸清现状混接、错接雨污水管道,查清污染源的源头,再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才能最终彻底的做到雨污分流,实现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罗显伟,赵锐,谢强生. 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关键技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61-62.
[2]郑昕. 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要点分析[J]. 建筑与装饰,2021(5):101,106.
[3]杨建军. 海绵城市建设中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研究[J]. 城镇建设,2021(6):358-359.
[4]王鹿,邵帅. 浅析雨污分流工程中暗涵改造施工技术要点[J]. 技术与市场,2021,28(3):89-91.
[5]李丽莹. 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以郴州市老城区为例[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6):240-241.
[6]周广宇,龚道孝,莫罹,等.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清污、雨污分流方案研究——以南方某市为例[J]. 建设科技,2021(3):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