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3月第8期   作者:赵君钢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
        赵君钢
        身份证号:13043419890701****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建设质量成为相关项目推广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焊接等相关施工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应用通常比较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力求达到最佳水平,从而为整个工程的实际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撑质量。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例最大,必须认真、高效地控制具体的施工时间,使其科学、高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施工的平稳高效运行提供切实保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工程;运用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所以,如何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就成为了建筑企业间竞争的一个重点。现如今大多数的建筑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说混凝土浇筑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结构质量。一旦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问题,将对建筑工程整体工期、成本及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把控混凝土浇筑技术,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并不断创新优化混凝土浇筑技术,继而提升房屋建筑质量和经济价值。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概述
        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是将混凝土材料浇筑到特定的建筑结构模板中,从而达到固定和塑造一定结构的效果,达到稳定牢固的结构目的。(1)特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材料倒入模内直至混凝土呈现塑化状态的施工处理。在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中,基本点是连续进行浇筑作业,最好不要中断浇筑作业。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正确的浇筑顺序浇筑混凝土,并辅以振捣混凝土作业。以上浇筑环节完成后,必须正确处理施工缝,避免混凝土施工缝对工程整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在充分保证浇筑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人员应进入混凝土养护的后续环节,采用洒水、覆膜等综合后养护处理。目前,在大多数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将面临大量的浇筑工程施工,需要正确处理较为复杂的浇筑作业环节。(2)现状。对于现阶段的建设项目,混凝土浇筑环节应属于核心工程施工环节。近年来,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逐步优化,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施工人员务必要严格把关,浇筑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的顺利程度。但从目前情况看,仍有部分工程施工人员对浇筑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会造成混凝土浇筑全过程工程安全缺陷。因此,施工部门需要对现有的浇筑施工方法进行改进,保证最优的施工效果。
2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原料选择与配比
        首先是选择合规的材料。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及搅拌用水三种。水泥可供选用的类型有多种:专用、通用、特用等,在明确水泥种类前,需要先了解水泥性能与强度,通常在施工当中选择的是通用水泥。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施工团队所选用的水泥种类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不同位置所采用的水泥要求是不一样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从而节约原材料,并保证工程质量。在选用骨料时,往往原则上是选用江沙或河沙,砂率需要确保约在39%。而选用搅拌用水时,必须注意所选用的水不可以带有腐蚀性,比如污水与海水,日常可饮用水即可。其次是明确材料恰当的配比。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材料配比是最为基础的环节,这也表明混凝土配比在浇筑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重视混凝土配比工作。在材料搅拌之前,水泥窑事先根据建筑施工要求做好准备,掺和料选择与用量需要严格把控,例如煤灰与煤粉的用量不可以大于25%,其他特殊工程当中对于用量可能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而预应力混凝土项目则要小于25%。混凝土配比需要严格计算,如果工作人员没有依照规范计量来投放需要的原材料,使得比例失调,这将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埋下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2.2混凝土项目浇筑环节的关键施工
        通常来说,有三种混凝土浇筑技术。第一,全面分层技术,通常应用于施工量较小的建筑项目中。按照技术要求,自下而上进行浇筑工作,避免造成施工错误。第二,分段分层技术,通常在平面面积不宽广的工程项目中应用。对大规模的施工建设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考虑采用多样式的分段浇筑技术,从最下层开始,逐步浇筑到顶层,完成整个建筑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采用分层浇筑技术可以进行中等规模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第三,余面浇筑技术,这是一种应用在大体积混凝土项目中的浇筑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应用于混凝土厚度在国家标准3倍以上的建筑工程中。首先要做好异型建筑的定位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自然浇筑模式,使混凝土自然形成斜坡,保证斜坡比例为1:3。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人员要着重进行混凝土大面积砌块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切面管理工作时,大面积的混凝土砌块可能会出现裂缝现象,而针对这类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2.3混凝土浇筑捣实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高度重视振捣作业,以提高其他相关部位的效率。首先,振动器的选择要适当合理。例如,如果面积和深度较大,则应选择表面振动器。在振动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方法和人工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具体的推广和质量控制都要细致严谨,这样整个项目的推广才会更加稳定高效。
        2.4混凝土浇筑养护
        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不是在浇筑竣工之后所有工作就都完成了,后期还需要对浇筑工程进行养护工作。通常采用覆盖的方法来进行养护,主要是为了确保湿度与温度,应该在最开始初凝时进行覆盖,约12h终凝结束后浇水。在确保各项工作的技术数据与模板要求相符,并及时处理好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养护时长为14d以上。一旦温差超出20℃,就需要在周围模板的外侧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者草袋等其他保温物品来进行保温。
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路径
        材料进场严格进行把关。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关键因素,也是干扰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的主要问题。通常混凝土是由粗细骨料、水泥、水和外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制造的。如果这些原材料本身存在问题,例如骨料不符合要求,水泥性能不良,其浇筑施工就会发生各种不良风险。为此,在原材料采购和进场前,需要专业试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符合使用要求,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通过对原材料的控制,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混凝土成品的质量,从而降低不良因素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运用的影响,提高混凝土构件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效率,就要把重点放在涉及的具体施工上,技术操作模式必须严谨科学。不仅前期施工设计要保证科学高效,后续施工维护要稳定合理,而且选用的工艺要与既定的施工环境相一致。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稳定性和效率,从而更稳定地为建筑工程的科学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牛晓燕.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106-107.
[2]康生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20):55-56.
[3]孙景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18.
[4]郭荣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59.
[5]张保栓.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9):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