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地质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未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更加聚焦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行业发展能力建设和转型升级,为自然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趋势探究
引言
对于地质勘查单位来说,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现阶段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数字化档案管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产生了阻力。对此,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要与数字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以促进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和数字化,推进地质勘查单位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1在地质勘查项目中应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档案管理在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加强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地质勘查单位从一个项目的前期调研筹备工作、实施过程到结束,提交成果报告、竣工验收等,会涉及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档案工作比较繁杂。而应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方式,能够降低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与强度,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也使档案工作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2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部预计,2020年全球勘探预算将同比下降29%,为2006年以来全球勘探预算的最低水平。二是传统的地质勘查市场持续萎缩,2019年地质勘查收入仅占地质勘查行业总收入的16.76%,而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占41.26%,地质勘查主业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地质勘查社会投资逐年减少,受地质勘查市场萎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约和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影响,社会投资人对商业性地质勘查积极性不高。
2.2地质勘查行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地质勘查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公益类地质勘查单位因财政经费保障不足而严重影响其公益职能的发挥。二是多数省份地质勘查单位事业单位下办企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甚至多块牌子,事业企业混合运行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员混岗难以分流安置,经营性国有资产难以剥离,事企混合运行机制亟须破解。三是地质勘查行业信用监管制度还存在缺少有效抓手、法律法规及信用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地质勘查活动造假及违法违规等行为会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影响管理者决策,因此建立完善地质勘查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提高地质勘查行业监管质量和监管水平,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健康、积极、规范、有序地发展显得极为紧急和迫切。
2.3地质勘查单位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地质勘查装备老化,更新缓慢,2019年地质勘查现有设备原值253亿元,净值117亿元,设备新度系数仅0.46。二是受作业环境艰苦、待遇水平偏低、改革过程中思想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地质勘查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2019年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在职人员的33.12%,地质勘查高级技术人员仅占在职人员的9.94%,人才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三是部分地质勘查单位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地质服务领域狭窄等问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地质勘查发展形势。
3优化措施分析
3.1事业单位改革的影响
事业单位改革对我国地质勘查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主要表现为:地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占全行业人员的50%,其地勘项目收入占全行业收入的55.5%。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下拨地质勘探费以保障全国地质队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地勘单位一直“带着事业单位的帽子”开展各类市场经营活动,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事企混合运行的体制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需求。2014年国家推行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离退休人员由社会机构统筹,极大地减轻了地勘事业单位的负担。但是,由于地勘事业单位数量庞大,在支撑政府机关管理工作、开展公益性事业方面职责不够明确、不够广泛,财政经费保障明显不足,在市场经济中开展各类营利活动的地勘事业单位屡见不鲜。由于事业体制下成长的地勘队伍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任何将企业剥离、独立经营的单位都将面临极大可能的亏损、破产风险。因而,即便国家推行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到目前为止真正做到“事企完全分离”的地勘单位鲜见。
3.2规范地质勘查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传统的地质勘查档案管理主要是对纸质资料的记录和保存,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直接记录数据的资料,然后通过系统进行保存。地质勘查的数据资料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档案管理的精确性,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查阅和调研。为了提高工作的严谨性,不能简单地保存数字化档案,而是要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确保信息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将数字化信息内容与系统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促使数字化管理流程更加严密。
3.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实现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这就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让其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系统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地质勘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3.4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将更加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好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地质勘查行业是基础性、先行性行业,地质勘查工作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地质勘查行业发挥技术优势以提供支撑。二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将更加助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统一管理,大地质的提出,为地质勘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等都在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地质勘查行业将在做好地质勘查、资源保障的前提下,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应急管理、旅游、农业等多部门紧密联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宽地质勘查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打破其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用自身的独特的技术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一份贡献。
结语
当前的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防治、生态环境调查、土壤污染调查与治理等,以及在医药、军事领域也有所应用,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非传统地质勘查领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且将持续超过矿产资源勘查经济总量。
参考文献
[1]方敏,汪恩满,黄贤营.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20.
[2]黄贤营,王春芳.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基于2019年行业统计数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9):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