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烽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江苏 南通 22600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工地集成化综合应用技术,是利用无线物联技术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及控制设备对施工现场各智慧工地子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和集中管理,建立标准化应用方法和统一平台接口,解决了各分项技术壁垒问题,实现了集成化综合应用.综合应用具体包含:集成创新智能监控技术,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全程时时监控,保障了施工安全;环境监测及降尘除霾联动应用、无线能耗监测及节能控制、雨水回收联动屋面智能降温、施工人员精确定位等智能监测技术,建立了新型节能环保绿色工地;无线巡航、智慧工地智联体系应用、沉浸式VR体验、智能化自主采购等智慧工地管理技术,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智慧工地;集成化综合;应用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成熟,对智慧工地建设研究也更加的深入,客户对网路通信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在5G时代到来时,各个企业抓住机遇,借此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5G时代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需要运用在个性化产业中,全面提高信息服务,5G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体系,为一些个性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对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以便满足用户以及企业对通讯的更高需求,也有助于人们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智慧工地的建设是对工地进行智能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交互、应急系统相结合构建智能化工地。在智能化工地的建设中,需要明确工地的建筑拿权,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进行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个工地进行监控。
1智慧工地的内涵
智慧工地的建设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解决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信息共享问题,实行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对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和各种监控数据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有效提高项目的安全性与质量,提高项目的生产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工地集成化综合应用技术研究
2.1基本框架分析
对于智慧工地平台来说其基本框架包含了终端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终端层包含了各类移动设备,比如传感器、无线传输设备、手机、摄像头等等,在这些设备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和终端层的不断发展下,现场管控能力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平台层则主要是负责工程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交互和互通,并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作为支撑。应用层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内容,在这之中能够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动作进行优化和改造,强化现场标准化发展,实现各过程及操作的固定化管理。整个平台并不局限于这几层,不同的智慧公司会因为服务对象的差异,导致功能和架构也会有所延伸和拓展。比如可以让不同的参与主体进行权限设置,整个架构还能够分为应用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采集层、通信层等等。平台界面还能够依照实际需求设置系统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塔吊监控、升降机监控、特种作业等等,或者可以直接依照各类管理需求设置专门的子系统,以此满足各功能的基本需求。
2.2智慧塔机管理
塔机、升降机由于施工作业面较高,如果发生故障,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通过对塔吊司机实行IC卡/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实名制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在塔机和升降机的使用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塔机吊钩处安置高清摄像头,以便在塔机操作室实时显示吊钩图像,杜绝盲吊和降低隔山吊安全隐患。安装重量传感器,进行智能力矩监控,自动采集每吊重量,在司机室内实时显示每吊重量,司机随时可看。每塔均安装防碰撞监控设备,对塔吊作业状态(转角、半径、塔高等)进行实时监控,塔吊具备智能识别和判断碰撞危险区域的功能。大臂进入碰撞危险区域时,系统立即开始声光预警,距离越近,报警越急,及时提醒塔吊司机停止危险方向的操作。
2.3建设综合布线系统
建设一个智能建筑工地需要一个综合系统来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其中包括网络环境监控管理,通常显示在程序界面中。同时,随着施工现场的快速发展,施工现场也将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综合布线是基于对整个智能建筑现场的管理,为整个建筑设计的管理系统。如果一层和二层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它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一个完整的集成电力线。为了充分整合整个知识平台系统,这将有助于在整个建筑中更好地设计和构建系统。集成电路的基础是通过各种系统的自动控制来实现的,这些系统的数据可以集成在一起,以帮助整个建筑的管理。综合电力线管理系统,对整个建筑和专用办公室进行集中监控,提供现代建筑管理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整个建筑有效运行,提供合理的电力和对经济资源的一定控制。
2.4群塔作业协同监管应用技术
塔吊操作室加装了人脸识别装置,非塔吊注册驾驶员是无法启动的,避免了非专业专职人员的误操作。吊臂安装了重量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吊重,计算出大臂各个位置的载重,防止超载。塔吊操作室内在原有硬件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和信号回传装置,实现防碰撞、盲区可视化、设备异常报警等诸多功能,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实时监控塔机司机和塔机的实时运行情况,有异常信息会实时推送报警消息。相邻塔吊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位置发生干扰时会紧急制动,避免碰撞的发生。塔吊安装了球形摄像机,驾驶室屏幕实时显示吊钩及周围的情况,实现可视化.塔吊顶端安装了风速仪监测风速,超过规定风速阈值后自动报警。云服务器可以实时记录塔吊运行状态信息来进行监测和报警;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判断出塔吊司机日常操作行为是否规范,进而给出评判和管理建议。群塔作业协同监管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了塔吊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帮助实现了智能塔吊的物联网、数字化的工地管理,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盲吊、隔山吊等违章作业,保证塔机之间高效协同,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2.5安全管控需求
在安全管理方面,对现场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主要施工设备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人员可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安全、环保风险的“检查—整改—复查—合格”的全过程闭环管控。同步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形成安全数据进行记录并智能分析,并可根据发生种类、频次制定有效对策,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另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规范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总之,通过“智慧工地”的利用,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掌握,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结语
想要更好地建设智慧工地,就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集成技术。这是因为智慧工地能够在各项高新技术的作用下促进工程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帮助承包方与投资方,甚至和政府之间实现良好沟通,因此全面应用智慧工地已经是大势所趋。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当先依照实际情况划分管理模式,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录入、集成系统信息、整合项目业务模型。只有充分探讨构建基于统一技术和开放式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才能够建设出将政府、承建方和建设方集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最终提升工程施工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均生.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建设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19,9(7):1266-1272.
[2]刘振邦,李亮,张忆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9(4):86-91.
[3]毛志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助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5):80-84.
[4]马凯,王子豪.基于“BIM+信息集成”的智慧工地平台探索[J].建设科技,2018,372(22):26-30,41.
[5]丁彪,刘小威,黄鑫,等.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框架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