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当前房屋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基础进行建设,混凝土施工虽然具有经济、取材方便、耐久性好等诸多优点,但是如果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掌握和执行有偏差,将造成混凝土裂缝、观感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指的是建筑基础建设工作,首先进行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接着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最后进行基础结构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需同时做好监测工作,确保周围建筑物安全稳定。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落实基坑降排水工作,提高整体施工的稳定性。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做好贯入度与桩顶标高的控制。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减少水化热,控制混凝土表里温差,施工单位需要计划好混凝土浇筑顺序,通过在便于施工的位置设置混凝土泵及其他混凝土运输装置,为施工活动顺利推进创造便利性。施工人员通过操作混凝土运输装置,高效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测温工作,提升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1.2混凝土运输
在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的过程中,车辆处于运动状态,外部环境因素控制不到位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运输环节,从造成离析、漏浆、坍落度损失等问题,不利于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要规划好混凝土运输线路并精确计算运输时间,减少混凝土运输偏差,避免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在浇筑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要注意正确安排混凝土输送泵站位,合理配置混凝土输送泵管。
1.3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施工需要编制专项技术措施,并依照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进行。为了保障混凝土材料质量,需要安排专业人员监督混凝土搅拌站及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优化工程准备工作。在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调试混凝土的配比,全面满足混凝土质量规定,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1.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环节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浇筑环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反复检查模板和钢筋位置,保障模板合理安装,满足建筑工程要求,同时要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配置情况,避免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发生钢筋裸露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掌握混凝土浇筑方法,同时需要明确浇筑的高度要求和拦茬位置,合理选择振捣工具,在浇筑之前对所有工序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需要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浇筑长时间中断,尽量缩短浇筑时间,从而保障混凝土成品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实时关注模板和钢筋的位置变化,避免出现钢筋移位等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择水泥,保障水泥质量。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注意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调整配合比,合理添加外加剂等方式,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升。在混凝土搅拌阶段,可以采用冷水搅拌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混凝土表里温差,需要做好混凝土保温覆盖工作,浇筑完成后,施工单位要注意控制拆模时间,避免缺棱掉角等问题,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1.5混凝土振捣
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施工单位应组织工人严格依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该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内部密实结合,排除其中气泡,消除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在混凝土振捣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操作设备,顺利开展振捣工作。
因为振捣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调配施工人员,选择合适机械,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振捣要求确定振捣半径,严格控制至模板和振捣器的距离,在实际振捣阶段,施工人员要注意振捣棒不得与钢筋、预埋件接触,根据规范要求向混凝土中插入振捣器,混凝土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要在50mm以上,保障振捣的充分性。施工人员要合理利用表面振捣器。在使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要提高振捣工作的精准性。完成混凝土振捣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立即开展后期养护工作,采用表面铺设塑料薄膜等方式,避免混凝土过快的蒸发水分,施工人员要定期洒水,控制收缩裂缝的形成。洒水养护后,施工人员需要立即落实覆盖处理措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湿润度。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与改进
2.1严把材料关
作为一种人工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可以完美替代天然石材,不仅能随意改变形状,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材料配比,改善材料性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水泥标号、砂石型号粒径和洁净水之外,增加适当添加剂,确保混凝土材料达到使用强度和质量要求。因此,在当前房屋建筑工程材料市场上,混凝土的使用数量和使用种类很多,且具有不同的混凝土材料配比和水泥材料标号,能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和成品质量要求。因此,需要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做好材料的入场检测和把关,防止发生混用和错用,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和检查监测,重视工程监理的责任落实,加强对于材料入场抽检和第三方平行检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防止走过场和流于形式,避免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2.2养护阶段加强监督
传统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不够重视混凝土养护、未制定养护措施和养护工作未落实的现象,常常出现因养护不到位而导致的裂缝和质量问题,为后续房屋的正常使用和防渗漏留下隐患,甚至降低了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寿命,已经成为影响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当根据养护需求和季节变化,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护实施方案,并列入施工监督管理中。将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工序进行合理扩充,增加养护环节的重要性宣传工作,使用适宜的外加剂材料,做好混凝土覆盖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对控制裂缝具有很大意义。养护持续时间不宜低于两周,覆盖材料厚度不宜低于3mm,同时防止局部裸露现象的发生。虽然提前拆除模板可以提高模板租赁的周转速度,降低施工成本,但是,由此造成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开裂风险将增加后续的维保成本,应当进行综合核算,科学制定施工计划,严抓计划的落实,降低施工的随意性。
2.3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专业的模板、专业的施工机械、专业的添加剂,增强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因此,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应用,加强科学的监督检测手段,提高施工精度,可以达到更优的施工质量控制效果。
3结语
因为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需要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努力推广利用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建忠.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居舍,2020(33):48-49.
[2]王一波.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住宅,2020,27(11):215-216.
[3]林凤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陶瓷,2020(11):95-96.
[4]宋德龙.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陶瓷,2020(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