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牛志华
[导读] 在当前背景下,建筑业发展非常活跃,而且建筑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牛志华
        13013019891116****
        摘要:在当前背景下,建筑业发展非常活跃,而且建筑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本文结合现阶段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的视角进行分析,结合了建筑模板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结构工程这三个主要的建筑工程组成部分的实际存在的各类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与方法,为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在建筑行业中,房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保证高于一切。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对于建筑来说,主体结构是建筑的焦点,主体结构的效果不仅关系到建筑的质量,也关系到房屋的美观。伴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同时,管理者必须根据设计规划和现有资源配置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能够有效实施施工技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1分析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新工艺,逐步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了建筑主体施工的稳定和安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新工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目前建筑主体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发挥其整体功能,应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开展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保证建筑物地基的可靠和稳定,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主体及建筑地基需要保证建筑主体及建筑地基的整体施工质量,逐步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2探究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1合理应用混凝土新工艺
        一是大面积采用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充分重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提高工程的整体效果。但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大面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不利于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的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生的热反应现象。混凝土承受巨大的拉力作用,会产生混凝土开裂现象。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对浇筑混凝土的工况,要进行位差控制工作,确保混凝土保持合适的冷却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二是采用钢纤硅新工艺。为逐步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对建筑的要求。比如房屋的整体性能,质量,居住的舒适度等等。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合理运用现有的新型建材。钢纤维硅的合理应用,能提高整体强度,同时具有很好的美观性,容易为施工人员和建筑业所接受。合理采用清水混凝土新工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逐年增加,为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技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美观的相关要求。
        2.2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因为建筑物的主体框架是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施工人员把握施工要点,使整个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浇注混凝土施工技术,设计施工内容较为广泛,屋面、梁、柱、墙等建筑主体结构。柱体浇注时,需有效地控制搅拌水泥的时间,并合理控制40 cm厚度。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浇筑混凝土的工艺控制,避免浇筑表面出现蜂窝现象。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浇注混凝土时要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注,在搅拌时要均匀搅拌,彻底搅拌,全面搅拌。因此,水泥与石灰能有效地融合,有利于混凝土整体强度的提高。
        2.3科学运用钢筋连接新工艺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合理运用钢箭连接施工技术,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目前钢筋连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建设者应仔细观察每一个施工细节,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在进行施工项目时,焊头连接面积、施工机械设备连接面积等,必须占建筑物受拉面积的50%以上。根据实际情况,施工人员可适当调整拉伸面积。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对端直螺纹的有效连接方式,能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有效地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2.4 采用防水施工工艺
        由于建筑主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渗漏现象,给后续施工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施工质量。采用科学的防水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房屋渗漏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现象。施工实施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施工步骤和环节,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施工防渗漏措施。当进行防水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按照规定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作业,才能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2.5 应用地基加工新工艺技术
        目前,基础加固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已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施工中。建设过程中,合理地采用加固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地基加固新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开展地下施工作业,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加固,可提高建筑物主体的整体安全和稳定性。
        2.6 应用建筑主体模板施工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构件及结构的部位、尺寸整体的准确性,应逐步完善混凝土模板工作。施工前应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图纸,合理设置建筑主体模板的形状、部位,全面落实施工设计内容。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合理运用混凝土模板技术,充分考虑了主模的整体承载能力。保证了主体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刚度及强度,保证了模板兑现浇混凝土的承压及承重能力,避免了模板荷载超过主体模板,提高了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另外,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接缝时,还应具备牢固的特点,避免对建筑主体整体浇筑时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漏浆现象,将会出现材料消耗,直接降低施工质量。为保证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2.7加强管理砌体工程
        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砌块工艺,又称砌体工程。本施工阶段,采用层间砖错位垒砌两层,有利于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当砖体结构存在不完整时,施工人员检查有无孔洞情况,保持砌体受力表面和孔洞位置垂直,避免降低砖体承载能力。在砖体上采用水泥对其进行粘结,水泥浆则需将砖体缝隙填满,提高整体粘结程度。进行砌体工程时,禁止使用水、水管对砌体进行冲刷,避免降低砌体的整体粘结度,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8积极开展经常性检查工作
        尤其要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形成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验收的管理机制。施工现场应积极开展自检、互检、交接班检等工作,加强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监督、验收等环节的科学严谨,对不合格产品要坚决返工、返修或拒绝验收,切实保证主体结构质量。
        3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建设者应逐步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正确认识和掌握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环节及施工工序,能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发挥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居舍,2021(09):49-50.
        [2]陆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居业,2021(03):91-92.
        [3]何俊,谢双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砖瓦,2020(12):194-195.
        [4]谢忠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