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利
北京益丰信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44
摘要:为了保障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科学合理的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相关技术人员要分析不同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选取适用度较高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我国人民提供安全、舒适,具有质量保障的工程项目建设。
关键词: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问题;施工措施
1深基坑工程施工概况
现阶段,我国大规模工程项目建造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现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和缺陷。随着高层建筑重复的不断提升,基坑开挖的深度也在不断扩大,而建筑施工的场地较为狭窄,再加上施工工期较长,施工建厂人员较为复杂,以及各类天气环境的因素干扰,便无法保障基坑的稳定性。相关技术人员可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特点,选择较为适合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从而保障基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为现场施工人员以及后续工程项目结构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深基坑支护施工面临的问题
2.1基坑深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房屋建筑、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土地资源大规模减小。为实现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建筑工程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导致建筑工程基坑深度越来越大,从而提高了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同时,高层建筑也是建筑行业针对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所采取的有效举措,高层建筑通常体量较大,也给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边坡修理不符合标准
工程在进行深基坑挖掘时,由于工作量巨大,所以采用大型机械作业的方式。该方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即其能在短时间内能够挖掘大量土层,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具有无法修理边坡细节的缺点,很容易在挖掘过程中出现边坡表面顺直度与平整度达不到标准的现象,从而影响后期施工顺利进行。对于此类问题,仍然需要投入人力来完成边坡表面修理工作。受工作人员技能水平的限制,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否则很容易出现欠挖或者超挖的情况。
2.3施工条件复杂
由于工程施工选址的原因,地区地形、地势结构复杂,严重影响了深基坑支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钻探工作很容易对周边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导致工程的深基坑支护工作难度更大,管道铺设更加复杂。因此,应提前调查建筑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质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3深基坑支护的主要施工技术
3.1钢板桩支护技术
高新技术材料在我国工程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为深基坑施工作业带来了钢板桩支护技术。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在基坑周边打入一圈钢板桩,使其成为圆形形状的坚固铁墙,通过铁墙的围挡作用,促使泥土能够得到充分的隔离和固定,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水防滑的作用。在该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提前熟悉基坑施工现场的状况,根据相应的勘探结果选择相应的基坑支护方式。另外,要对土壤较为松散抑制含水量较高的区域进行改良,确保土壤内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的过程中,会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应用技术之前,施工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隔音降噪处理,避免由于噪音过高对周围居民造成干扰。
3.2土钉墙的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土钉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往往应用在土壤密度较高的条件下,在深基坑的墙体插入由钢筋制作而成的土地,从而起到保护墙体的实际效果,在墙体的周围建立一层牢固性较高的框架结构,促使施工建筑物的主体能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该种施工技术往往应用在特定的深度范围内,所以在开展该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之前,需要施工人员确定好基坑挖掘的实际深度。在部分沿海地区应用该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所以相应基坑的预算工作要提前开展,避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地基稳定性干扰,有效降低建筑出现下沉或者塌陷问题的发生概率。
3.3做好护坡桩的施工
建筑工程针对护坡桩进行施工期间,一是使用会将完成灌浆的操作工序,此类材料多由碎石、混凝土组合而成;二是对护坡桩的操作施工方案进行确认,实行技术指导,在此期间,要根据相关的标准与准则,制定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案。随后借助专业的人员进行方案审查,以此确保施工方案的准确合理性;最后向总工程师进行提交并由其进行审核,再确认无误后,总工程师方能进行签字。根据实际位置和要求,借助钻杆朝下孔入底部完成水泥砂浆,灌浆操作期间要保证其灌浆达到预期规定的深度使用多钻孔。罐装的手段提升护坡桩的施工质量,最终满足深基坑支护工作。
3.4做好土层锚杆的施工
进行施工期间,需要明确锚杆的具体部位,妥善使用钻机把锚杆实行固定,随后完成灌浆工作,以此对土层锚杆起到保护作用,固定钢绞线的位置。及时补充浆液,确保对位置实行锁定,进行钻孔过程以前,需要规定锚杆的实际位置,以该点为基础实时测量。尤其是要确保锚杆机在确定的位置上,方可实行钻孔,钻孔前期,需要及时调整钻杆的角度与部位。钻孔时,发现内部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停止施工,出现问题妥善上报,随后制定符合要求的解决措施。
钻孔到达标记位置期间,要想保证钻孔操作能够顺利完成,需要对锚索进行检查,确保在锚索操作时不会产生其他问题。
3.5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具有形式多样、灵活性特征,连续排桩的设定还有助于优化基坑防水性能,改进支护效果。目前常见的排桩支护形式以柱列式排桩、水泥搅拌桩、密排钻孔桩三种为主。柱列式排桩一般用在土质结构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基坑施工环境中,通过设置一定数量挖孔桩形成柱列式排桩结构;水泥搅拌桩则被应用在软土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深基坑施工中,目的不仅是加强基坑支护效果,也是为了优化防水性能,避免地下水倒灌对基础结构造成的影响;密排钻孔桩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基坑的实际深度,且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勘察,注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基坑深度越大时,密排钻孔桩的排列密度也就越大,需要越多的设备支撑。
3.6钻孔灌注桩
施工人员操纵钻机等设备,或是选择采取人力挖掘等方式,在深基坑施工现场中开挖适当数量与宽深度的桩孔。随后,在桩孔内放入钢筋笼,再向孔内浇筑适量的混凝土浆体。待混凝土浆体硬化凝结后,即可形成具有较大强度、刚度、良好稳固性能的桩体结构,起到深基坑支护作用。与其他支护技术相比,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施工噪音小、施工效率快、适用范围广等优势。但是,这项技术的施工难度较大,时常出现塌孔、桩孔偏斜、桩体断裂等施工质量问题,且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因此,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技术人员应结合深基坑施工现场情况,合理设置灌注桩布置位置、控制相邻桩体间隔距离;在钻孔过程中,定期对桩孔垂直度进行测量校正;为避免基坑土壁受到钻孔干扰而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施工人员应提前在基坑土壁表面涂抹适量的水泥浆。待水泥浆硬化凝结后,方可开展钻孔作业;严格控制泥浆指标。
4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管理要点
4.1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的越充分,有助于后续的施工效率,能对后续施工起到重要影响。实际实行操作期间,企业要及时调研项目实际所处位置,明确对施工作业区域的各项问题情况,并做到充分了解,参考调研实际数据,选择较为适宜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最值得关注的考察目标是地下水位是否稳定。这是由于一些水层涉水能力情况不一,需要参考水层渗水情况,结合不同的渗水特点。加深防护措施,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4.2提升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管理
原材料使用质量会对建筑结构的施工稳定性起到直接影响,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幅度提升。对深基坑技术使用期间,工作人员要加强质量管控工作。采购以前,要按照施工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相关信息进行明确标识。实施采购期间,选择的材料要与规定的信息相匹配。若采购期间,需要调整施工材料的相关信息,那么需要对更换后的材料信息实行妥善标注,并且把此项内容添加到合同项目之中,避免后期进行施工期间,材料有可能出现不合理进行使用的现象。进入施工场地前期,人员要检测设备材料的质量,杜绝不合理的施工材料流入现场内,降低施工期间出现质量问题。此外,作为施工成员要不定期抽检施工项目使用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真实性,保障施工质量。
4.3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正式建设开展之前。现场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整体阵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提升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并结合其他施工部门做好地质条件的勘探作业,让各类准备工作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有效开展,为后续的基坑挖掘工作和支护技术应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以往的基坑挖掘工作制定多项预案,避免由于各类突发状况导致的干扰问题。一旦出现,测量数据不合格,操作流程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就要及时停止所有施工进程,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后才可继续开展施工作业。
4.4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重视意识
目前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不足和缺陷问题。另外,在应用部分特殊施工条件的过程中,相应的施工设备也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一旦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相关的施工团队自身能力无法对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便会大大拖延施工进度。因此,施工团队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培养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的施工团队,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流程开展作业,强化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
4.5完善检测和检测工作
为了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的实际质量,在强化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同步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但在实际检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施工人员对其问题进行优化和改善,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的最终质量和安全性。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要采用逐一排查的方式,避免施工材料出现不合格问题。检测人员要不断优化施工顺序,一旦发现施工顺序不合理位置,就要及时的整改,并且对于每项施工流程的规划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随意的改变施工顺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另外,对于施工现场的突发状况要进行实施监测,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状况和基坑内部土壤的松软状况,要采用动态化的监测模式。
结论
总而言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内进行使用,需要及时对深基坑内部结构进行了解,同时调查工程所在环境状况,对支护的实际需求与特点进行把控后,才能够确保深基坑支护结构是较为稳定的,方能促使后续施工进程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嘉毅.建筑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2021,41(02):58-59+63.
[2]余磊.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4):116-117.
[3]朱俊.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228-229.
[4]王国均.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8):105-106.
[5]王雪婧.建筑深基坑工程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