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富
浙江华蕴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电力工程数量的不断攀升,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扩大电力工程的规模。电力工程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工程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和特点,并且就现阶段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具体可行的参考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电力供应关系我国民生发展与经济建设,由于电力具有可再生的特点,不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现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人们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下将分析电力工程中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人们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通常来讲,电力工程一旦开始施工,就会持续相对较长的建设周期。工作人员必须尽可能地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并且会使用大量的机械,涉及的环节非常复杂,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非常大,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
3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
3.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容易出现不安全的行为,造成安全风险。二是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环节的安全因素并未得到切实有效地控制,埋下了安全隐患。
3.2 外界环境问题
部分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涉及一些特殊的作业情况时往往会对项目的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产生较大影响,例如高空作业等。同时,雷雨天气等一些极端条件下对电力工程的施工也会造成较大的不便,尤其会给项目的成品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3 电压等级设置技术问题
电压等级是指电网及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级别,通常情况下,电网电力工程运行的实际电压可以略大于或略小于其额定电压,但是如果与额定电压的变差较大,则会影响农村电网内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电压等级设置是电网电力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设置前,相关人员如果未对周边区域内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如区域内已经规划好的输送线路、用电企业及个人、输电损耗等,其所设置的电压等级等参数很可能出现输电及配电量不能满足区域内公众生产生活需求的问题,导致农村电网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区域用电规划、后续运行,难以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管理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目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比较传统,对于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导致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4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
4.1 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必须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从整体出发,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定期抽取一定的时间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还要定期举办一些专业知识的讲座等。这样可以有效促使管理人员有效地把握和清晰地认知工程施工中的核心要义,使其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整个电力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由此提升其责任意识。在一项工程开始施工之前,相关部门必须对管理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清晰认识到工作的具体性质是什么,整个工程施工的目标是什么,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提升自身所欠缺的素养。
4.2 优化电力施工环境
电力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环境的控制,把控环境因素,避免其对施工活动造成影响。如天气因素,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测。可以与气象局合作,构建专项气象服务,针对电力施工展开精准天气预测,为施工活动安排与管理提供保障。施工开始前,应做好施工场地环境检查,尽早发现并排除场地中的安全隐患。如果施工场地存在坑洞沟渠,要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避免人员掉落。带电设施设备要设置带电标志,避免施工人员不小心触碰。现场电力施工材料的堆放要固定,避免出现垮落引发安全事故。对于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因素,要做好相应的处理,为电力施工的开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4.3 建立合理的施工准入制度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秩序,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现成的人员流动,对进出场的工作人员、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因人、车出入混乱而造成的现场不可控因素增加。然而,就目前的实际工作成果来看,施工现场的准入管理制度往往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作业现场环境复杂,人工监管常常存在疏漏。对此,在当前的项目启动期间,施工单位可以利用芯片识别技术对现场实行信息化管理。当施工单位入场时,首先需要递交全部作业人员的身份信息,由现场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识别等级,发放相关的准入身份标识,由此作业人员获得准入权限。对于需要经常作业的车辆设备,也同样需要提前做好种类、型号、参数记录,并通过系统上传到数据中心,确保能够在管理系统中查阅到相关的车辆信息,随后才可以获得经常作业的权限。
4.4 强化施工安全检查
首先,在施工前,对工程设计方案、施工物料、设备等进行详细检查,做到认真细致,按照标准逐条进行落实,发现不达标的情况要拒绝流入施工现场,以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安全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对施工现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对重点施工环节以及存在安全问题较多部位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监督,以强化风险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严格制止并惩处违反安全施工规则的管理与施工人员,并给予安全目标执行质效佳的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继而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详细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安全风险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完善的安全监理体系,同时采取精细的化管理手段,全面落实安全检查。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再加上电力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电力工程部门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电力工程在施工环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为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环节一系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超.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4):193-194.
[2] 张波.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4):3.
[3] 汤利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20):105+108-109.
[4] 鞠志超.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173.
[5] 黎国.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经验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