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幸均1 杜晶品 2
1 身份证号码; 33068219930512**** 2身份证号码; 3306821987092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市政建设也得到发展,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进一步增加,包括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要保证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就要控制好道路桥梁的现场秩序和施工环节,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通过对技术施工要点的分析,得出一些看法,仅供专业技术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路桥工程;重点;技术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道路桥梁建设项 目越来越多,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施工人员逐渐重视道路桥梁建设中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应该得到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因为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质量和操作问题,都会对道路桥梁的功能使用产生严重后果,影响道路桥梁功能的正常发挥。
1道路和桥梁建设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是当今道路桥梁设计和施工中最重要的材料,如果混凝土选择不当,很容易导致道路桥梁的裂缝和 损坏,甚至更严重的是,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专业人员利用先进技术生产出一种密度和强度更高的高强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桥梁基础。
混凝土的配制:高强混凝土由水泥、水、粉煤灰、普通砂、高强陶粒、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通常强度等级高、密度极密、重量轻,是桥梁施工中的理想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在于混凝 土密度的强度等级极限。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修建的桥梁正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这使得混凝土自重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桥梁结构向大跨度、重载、轻质和耐久性方向发展,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以其高强度、轻质和抗变形能力强,可以明显克服道路和桥梁自重过大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桥梁跨度。因此,高强混凝土应是未来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
2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2.1路堤填料的选择
首先,施工中应加强路堤填料的选择。在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施工前,需要仔细选择本次施工的填筑材料 ,并做好土壤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获得土壤的技术指标,并根据指标选择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施工的填筑材料。一般来说,应使用透水性土、砂土等含水量稳定、级配良好、压实特性好的土作为填料。
2.2桥头搭板的使用
桥头搭板是目前路桥过渡段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在填土与悬臂梁板或桥台端部之间铺设垫板,垫板可以随着填土的沉降而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车辆的作用,避免桥台背填土沉降后出现明显的凹凸感。为了 消除沉降差,避免行车时的不适感,桥台板的长度应能使其坡度保持在3-6‰的范围内,并能承受所有行车荷载。由于实际施工中使用的拉带长度一般较小,需要控制差异较大的沉降
另一方面,桥头搭板技术似乎是一种更为丰富的材料来源,应采用其他技术配合施工。
2.3地基处理
在路桥过渡段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桥头跳车和地基沉降的控制。软土地基的处理包括DJM桩、钢渣桩、换土法等,实际施工应根据当地表层土质、气候、道路和桥梁的使用条件综合选择。地基的性能和承载力得到切实改善,路堤桥台沉降差减小。
2.4桥台结构的选择
在进行桥台结构施工时,要过渡的路段应在施工过程开始前填筑,因为过渡桥段在施工步骤中不会受到工作面的影响,这样的处理也有利于碾压施工的发展,而不影响碾压机械的来回碾压。同时,在设计桥台机构时,应选择沉降效率高的地方。在碾压过程中,需要控制碾压压力,保证压实路面的均匀性,硬度能满足施工标准。
2.5缓和过渡段的设置
一般来说,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桥梁上的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水泥的支柱,是一种高硬度的刚性结构,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沉降。
公路上的情况不同,由于公路受地基影响较大,因此在与桥梁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沉降,针对这种情况,建筑施工人员应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在不同强度的结构之间进行调整。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沥青的质量会对道路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因为 沥青通常是铺在路面上的,其主要作用是控制道路热胀冷缩时的张力,以防止道路受损,影响功能的正常使用。因此,沥青的质量必须得到相应的控制,以防止道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坏。如果沥青质量得不到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是沥青被熟化,会暴露出道路和桥梁的水泥表面,随着风和太阳的侵蚀,桥梁水泥路面下的钢筋,尤其是桥梁,会被腐蚀。钢筋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一旦钢筋受损,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种严重情况,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可能使混凝土表面变得粗糙,这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始干燥阶段进行,因为在混凝土完全干燥后很难进行这项工作。混凝土表面粗糙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桥面铺装与沥青涂层的附着力,沥青与混凝土附着力的提高可以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如果要增加道路防水层与沥青之间的附着力,也可以采用浮浆处理法进行施工,也可以增加两层之间的附着力。
最后一种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的吸附能力,进而获得防水效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小问题 ,如小裂缝或漏洞,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也会导致大事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混凝土粗化技术加工。
2. 6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由于市面上的混凝土品种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必须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降低安全隐患。而当前,新型混凝土在道桥工程中的应 用更为广泛,它是由多种材料混合配置而成的,强度和密度相比较普通混凝土均有了大幅提高,且便于施工,加之近年来现代道桥施工中桥梁结构开始朝着大跨度、重载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桥梁的轻质、耐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新型混凝土具有强度大、抗变形力强、自重轻等特点,因而在道桥工程中备受青睐。由此可见,在道桥工程中混凝土的选择与道桥的整体质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重视对混凝土的选择,才能确保道桥施工的保质、高效完 工。[2]
2.7 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道桥施工中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道桥过渡段的施工,一旦在施工中忽略了该部分施工质量的控制,则极易引发沉降不均等工程质量问题。当然,并非所有的路面沉降问题均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的,但多是由于桥梁对地基过渡段的影响所引发的。为了减少过渡段的施工问题,在技术应用中应将控制地基的含水量作为重点来抓,因为一旦地基含水量过大,则极易造成地基空隙问题,使地基的抗剪强度下降。在此条件下,如果地基所承受的荷载过大的时候,就极易造成桥面发生沉降问题 。所以,应该在设计环节就加强道桥地基含水量的施工控制,设计图纸必须符合有关施工设计要求,且设计人员应提前到工程地进行实地勘察,对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而实际上,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是非常难以控制,很可能会出现在施工的不同环节中,因此,为了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施工人员的规范施工管理,提升道桥施工安全。[3]此外,施工阶段还应加强对填筑、填料的选择,填料之前应对土壤进行对比试验,以施工土壤的技术指标为依据,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而在施工组织设计环节,路桥间的工后沉降差必须严格把握好,确保其在允许差值范围内。而如果施工路段的为软土地基时,则要尽可能的提前施工,并适当的延长预压时间,以降低沉降裂缝出现的几率。
3结束语
要想保证路桥施工质量,就需要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改变和施工技术的学习。路桥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路桥使用的质量和工期。此外,道路和桥梁上车辆运输的安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施工人员需要重视施工技术,政府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路桥施工中的质量检查,使路桥质量提高一倍。
参考文献
[1]赵万燕。分析路桥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技术的应用[A]。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 .
[2],郝,路桥施工中的防水处理对策[A]。“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像研讨会”[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