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四川华慧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21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快速崛起,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面临更多关注。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是保障良好的工程项目建设效益的必要措施之一。本文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控制;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逐渐呈现大型化高层化等特点。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成本是当前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对工程项目实施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并保证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1 建筑过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相关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结合工程项目实际要求,对项目进行前期策划工作、设计工作、招投标与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相关内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保证工程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来看,其具有施工范围广、投资金额大、工程量大周期长等特点。这也预示着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在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由于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滞后现象。传统工程造价管理通常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方式,这种方法往往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无法实现全过程资金成本效益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成本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成本增加。第二,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较为落后,通过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能够营造一个科学的经济管理环境,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资金能够处于受控的状态,减少传统工程管理下之后处理存在的局限性和风险性,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
2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原则
2.1宏观性原则
宏观性原则是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必须遵循的,具体是指在实际的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结合项目的宏观现状,保证造价管理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合全面性的施工内容,保证将造价控制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提高对工程造价审核环节和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性。从源头上做好把控,避免发生资金浪费的情况,在保证良好的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同时,消除过度增加成本的问题,围绕宏观性的原则,保证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2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是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和贯彻的一大原则,全过程造价模式中工作人员在进行造价审核以及造价控制等各个环节具体工作时,应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强化自身的专业性,建立起完善科学的造价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工程造价审核环境。围绕专业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成本输出能够达到节约成本、控制浪费的目的,发挥出造价管理的专业性作用,强调工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优势,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并存。
3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要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覆盖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具体可以划分为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五大环节。结合对不同项目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重点以及建设目标的深入分析,落实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成本投入的合理性,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真正实现造价控制的全程覆盖。
3.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初始阶段,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应加强对整体建筑项目的判断,保证各项成本控制计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决策阶段是制定工程投资方案的关键环节,造价控制人员应对各个资源分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管控,从决策阶段就提高对工程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力度,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全面。合理展开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计算工程建筑成本预算时,应保证项目投资方案的最优化,并且将实际的合理计划落实到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人员应对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调整,优化建筑方案,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清除,为后续各个阶段的工作开展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发挥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提高建筑项目决策的合理性。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管理中需要重点管控的环节,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或承包单位应在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沟通机制,就造价信息积极地展开各方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综合效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对项目设计环节进行优化,提高对设计环节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落实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措施,对设计造价进行合理控制。监督和管理设计环节的各项造价成本投入内容,保证初期的决策预算和设计环节中的施工造价相符,避免发生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尤其要避免出现反复设计、修改设计的现象,以免发生经济成本纠纷。采取限额设计的方式,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效果,按照施工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以及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加强对设计总概算的明确控制。结合建筑项目的相关技术应用,优化造价控制工作有效性,保障工程方案设计的最优化。发挥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参考借鉴招投标的模式,保证最终的设计方案完善、科学、合理,明确划分出不同单位施工的职责范围,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各个环节中。
3.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应结合科学、合理的中标价格目标,建立起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和量价分离机制,保证最终的中标价格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发展需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中,应由工程建筑业主承担项目工程量计算的风险,由工程建筑业主在项目内容和项目计算量方面主动承担责任,项目的中标人负责造价风险管控,并且担负起控制造价风险的职责。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应严格管控造价成本,结合工程量清单的具体内容,明确招标材料情况,根据对工程量清单内容的详细分析,优化招投标阶段的评价方法。以公平、公正、透明为招标原则,加强评标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起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定量评价,全面考虑到可能会对工程造价形成影响的各方面客观因素,及时发布工程量的清单内容。招标单位应以透明化的竞争理念为主线,保证整个招投标阶段各项工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市场机制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积极调节作用和政府发挥的行政干预作用,使多部门工作能够协调、互相作用,建立起合理的招投标体系,在完善的沟通机制作用下,避免发生暗箱操作等不合理的行为。
3.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相关预算的审核力度,检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到的设备和材料等,降低工程纠纷问题的发生几率,保证合理的成本投入,并且要提高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打击重复领取材料的现象,保证材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加强监督力度,及时维护和检修建筑项目中应用到的设备,对于其中出现的设备磨损、损坏问题要及时改正,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免发生工期延误的情况、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落实责任制,将施工过程中的职责落实到个人,加强对施工工期的严格管控,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及时纠正工程质量中不达标的问题。全过程监测,保证良好的施工效率,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及时发现和改进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工程造价问题。
3.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是一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最后阶段,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主要是要对工程量进行结算,严格审核签证票据等资料。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建立起现场签证制度,并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实际情况和签证内容的一致性,以免发生预算支出和实际开支之间存在较大误差的现象。强调造价控制的强制性措施,采取造价定额模式,以免发生施工竣工结算阶段的私自变更行为与现象。根据标准规范,由相关岗位的人员组织和落实竣工结算工作中的各项内容,审核不同的支出项目,根据对合同内容中收费标准以及计算方式的要求,加强对结算环节工程造价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将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超支投入现象。结合整个建筑项目的单价全方位分析,加强对施工现场情况的掌握,结合施工成效和进程,提高结算书中结算内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若是发现在项目施工中存在没有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规范施工作业的情况,则需要对项目的造价进行严格核对,按照合同条款内容将部分费用核减。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和生存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深入研究,立足于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深入探索和有效运用,提高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控制效果,保证建筑工程良好的收益,强化我国建筑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建筑行业未来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探析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8):125-126.
[2]赵德云.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及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61-62.
[3]覃庚松.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