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马丹祥通讯作者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摘要:近年来,蓄滞洪区成为城市防洪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减少洪峰流量,延长洪峰时间,增加入渗能力,对缓解暴雨洪涝灾害,降低洪水压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蓄滞洪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的作用,总结蓄滞洪区公园亲水生态护岸的原则和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类事项。对今后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蓄滞洪区;建造公园;作用
引言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暂存的低洼地区和湖泊,是城市防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可以减少洪峰流量,延长洪峰时间,增加入渗能力,对缓解暴雨洪涝灾害,降低洪水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蓄滞洪区内水资源除具有蓄水、水质控制和收集再利用以及地下水供应等综合利用功能外,还可充分利用蓄滞洪区内的土地资源建造公园、绿地、游乐场等。蓄滞洪区有着良好的水环境,可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改善生态多样性、维护生态稳定、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蓄滞洪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蓄滞洪区的建设和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蓄滞洪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应考虑以下因素:
1.1 抵御洪水风险
蓄滞洪区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因此蓄滞洪区必须先达到一定的防洪目标,即根据使用条件使用后,可以按照既定目标储存河道的多余水量,起到削峰、防洪的作用。
1.2 经济发展
蓄滞洪区人口众多是蓄滞洪区的现实特征,蓄滞洪区居民也有发展经济的要求。建立适合蓄滞洪区的土地和产业发展模式,是蓄滞洪区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目标。
1.3 水资源利用
在保证防洪需求的前提下,在低洼地区或平原上修建蓄洪库区,适当蓄洪,并通过该地区的湿地收集和净化当地积水。除水面和植物蒸散外,还有灌溉和其他工业用的水资源,保持蓄水池和湿地的基本水位。
2 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的重要作用
合理地利用资源建造公园,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障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2.1 有助于提升防洪效果
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可有效完善排水、滞洪等功能,完善防洪工作体系,减少因为洪水灾害带来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并降低间接性的损失,不仅可以提升防洪的效果,还能满足当前的抗灾工作需求。
2.2 有助于提升环境保护效果
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可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加水域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并且形成物种丰富并且抗干扰性能较高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水域中的物种,增强防洪减灾的性能,提升水土保持能力与净化水质的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使生态文明的建设。除此之外,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还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的浓度,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可有效提升环境效益。
2.3 积极修复水生态
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就是水域生态构建、底质改良等技术措施,利用此类技术能够有效净化水质,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生态平衡。
①水域生态构建技术措施作用
在使用水域生态构建技术措施的过程中,是将水生态系统作为基础,构建相关的水域生态系统,有效进行水生态链的调控处理,使得水下生态系统的水生制备、动物与有益微生物群等相互统一,提升水域的自净能力。例如:在水体中投入微生物制剂,加快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繁殖速度,这样可以有效消耗水体之内的营养物质,形成蓝藻与绿藻的抑制作用,促使水体透明性的提升,营造出良好的水体环境。在增加水体透明性之后,还能起到水体之内沉水植物的恢复作用,使其可以代替蓝藻实现水下的光合作用,释放出很多的溶解氧,吸收水体之内的氮元素与碳元素,进一步形成蓝藻的抑制作用。且在水体中的植物生长恢复以后,底部的淤泥还会扩散有益生物,促使底部淤泥的氧化还原电位提升,营造出有助于水生昆虫与生物的良好生长环境。
②底质改良技术措施作用
底质改良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在不对水体中底部淤泥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下,修复已经受到污染的底泥结构。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底质改良剂进行处理,属于复合微生物制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有效激活原本的底部淤泥环境土壤微生物,并将各种特效微生物引入其中,增强生物活性,快速分解黑臭淤泥还有其他的污染物,降低底部内源污染物,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在使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黑臭底泥的表层区域,有益微生物可以快速恢复,并且可以消耗底泥之内的黑臭污染物,有效的改善其中土壤团粒结构,并且提升氧化还原效果,使得黑臭的底泥,逐渐转变成为时候水生物生存的底质,有助于恢复相关的生态系统。在水生物的环境改善、生长恢复以后,根部会进入到地质中,有益微生物带入,分解黑臭的底泥,具有重要的改善生态系统作用[1]。
3 蓄滞洪区公园亲水生态护岸设计原则
为了保持生态和自然的特征,我们应该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安全潜力、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节约土地,减少土方和保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增强其景观效果为原则,建成具有自然生态景观特色,文化氛围浓郁,有开放舒适的亲水休闲环境的亲水景观生态护岸。
在设计中,采用最小工程量的护岸设计,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原有的生态植物,保证水流畅通,利用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植物、卵石和沙质土壤的护岸,为昆虫、浮游生物和其他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
4 蓄滞洪区建造公园的要点
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各类事项,确保将蓄滞洪区在公园建造中的作用与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提升公园建造的效果。首先,利用蓄滞洪区建造公园,应该尽量做好排洪与排砂道的开挖工作,清除湖区底部的淤泥,并设置排污渠道,确保流入到公园之内的污水可以全部截留处理,有效净化。其次,在淤泥处理的工作中,可以将淤泥当做是公园蓄滞洪区堤坝施工的原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淤泥的处理效果,还能减少湖区底部的渗流现象。最后,应重点进行绿化管理,按照当地地形特点与滞洪区的情况,做好绿化管理与规划工作,合理调配淤泥与水资源,打造特色的公园项目,尽早恢复公园的绿化设施,促使蓄滞洪区建造公园项目的良好实施。
5 结语
近年来在公园建造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利用蓄滞洪区改善生态系统,完善公园中的防洪功能与生态环境改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滞洪区建造公园的项目,做好规划,明确具体的建造思路与要求,积极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与改善技术,确保可以改善水体的环境,优化其防洪功能与水体净化功能,增强公园的建造效果与性能,实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美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67(6):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