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主题活动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以主题活动《地铁》为例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陈少换
[导读] 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提问是推进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陈少换
        南宁市尚贤湾幼儿园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提问是推进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元素。有效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及时反映出幼儿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发幼儿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提问;有效;探索
        
        传统的提问是封闭式、诱导性的,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有效性的提问由教师精心预设,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调整问题,动态生成新的问题,促使幼儿进行探索与发现,扩散幼儿思维的开放性。如何从传统的封闭式提问转化为有效性的提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一、预设关键性提问
        好的预设要求教师在课前就能设计问题,规避偏离教学目标和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问题,同时能够兼顾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下面以中班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地铁》中《小小设计师》和《找朋友》来进行阐述。
                  《小小设计师》的两次教学设计
        力图改进的行为点:问题数量多。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铁的基本构造。
         2.能根据地铁的基本构造进行大胆设计。
            








《找朋友》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关键问题是改进的重点。第一次教学设计了7个问题,教学后发现针对教学目标的关键性提问指向性不明确。第二次教学进行了问题的增加、删除,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是师幼的言语互动不能紧紧围绕活动的核心经验开展。第三次教学活动中,改变了提问,问题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更强,紧紧抓住了活动的目标。
从以上两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来预设关键性提问。
(一)整合问题
    当问题雷同、指向不明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整合这些问题。如在《小小设计师》的第一次设计中,导入环节总共设置了3个问题,问题2重复了问题1的问题,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整合成了2个问题。通过一次次实践、整合问题,问题的指向性更强、更明确,幼儿更清楚知道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删减或增加问题
    为了增强提问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删除或增加一些问题,使关键问题直接为活动目标服务。在开展中班数学活动《找朋友》中,在第一次教学后,对每个环节中的问题都做了删减或增加的处理。
(三)改变提问方式
一些问题在设计时与环节目标不相符、太过于简单、比较繁琐或者幼儿无法回答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改变提问的方式。
(四)精简问题表述
        很多教师在提问时会提出很多零散的问题,造成问题过于口语化、重复高的现象。在艺术活动《小小设计师》的第三个环节中,问题过于口语化,改进后语言更精简,表述更加精准和明确。
二、增加开放性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完成教学任务,提出的问题局限在设定目标上,封闭性的、聚合性的、直接性的问题较多,而过程性的、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较少,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拿中班艺术活动《小小设计师》举例,在第三个环节,刚开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单一的、封闭的,幼儿的思维活跃度不高。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时增加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还可以画些什么?幼儿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
三、适时追问与调整问题
         为了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除了需要精心预设问题之外,还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随时应变生成新的问题。
         在开展《地铁》的主题活动时,有两个小朋友拿来了自己制作的地铁。于是,教师提出了问题:这两个地铁可以开吗?
伶伶:“不能开,我这个是画出来的。”
诗然:“我家里没有轮子,只做了车身,而且我做的这个地铁的身子太容易烂了。”
师:“为什么会容易烂呢?”
诗然:“因为我是用纸做的,所以容易烂。”
师:“那有哪些材料可以做车身不容易烂呢?”
铭恒:“我知道,纸皮可以,很硬。”
诗然:“哦,我家有纸皮,可是我家没有轮子呀?”
针对于轮子的问题,教师又提出了问题:哪些材料可以做轮子呢?(沉默)
教师:“我们平时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
杨鑫:“轮子是圆的,所以得要圆圆的东西。”
缘霄:“我知道,我知道,瓶盖可以。
    在这个谈话中,当教师提出“地铁能开吗?”的问题后,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了回答。随后,教师又进行了追问:“为什么容易烂?”把幼儿的关注点和思维聚焦到了材料上。在老师提出问题:“哪些材料可以做轮子呢?”幼儿有了短暂的沉默。于是教师及时调整了问题,给予幼儿支架式的诱导,引导幼儿的思维方向。
    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这项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调整与改善,通过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将无用的提问转变为有效的提问。
        
        [参考文献]
        [1]吕萍.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
        [2]张斌 虞永平.冻不住的好奇心[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汪秀红 王微丽 霍力岩.支架儿童的主动探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