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兰
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摘要:近年来,普通高校大学生因各种原因休学已不再是陌生的话题,而当他们休学结束复学回到校园后,面临了一系列学业、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因心理和学业原因导致休学,复学后存在的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这类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正常步入社会。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休学 复学 心理 学业 对策
引言:高校中,大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休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身体疾病、心理问题、学业压力、应征入伍以及创业等。这些学生在休学结束后复学重新回到校园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个人心理调适能力的强弱等因素,导致了该群体在复学适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关于应征入伍复学和创业复学的研究较多[1-3],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因心理和学业问题休学的学生,复学后存在的校园适应问题。学生休学后由于学习连续性中断,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复学后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变化,影响学生学业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发展,该群体逐渐成为不能完成学业甚至退学的最大群体之一。虽然这类学生比例较少,但就个体和家庭而言,对学生影响较大,应引起高校有关部门及家长的重视。复学后暴露的系列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发展相关,同时也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这类特殊复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复学学生类型及原因分析
复学学生类型较多,本文主要探讨因心理原因和学业原因休学后复学的学生情况。
(一)常规心理问题休学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失眠、以及精神疾病(临床确诊)等[4]。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这类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从家庭依赖型转向自我独立型,少数学生难以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精神压力大,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心理负担变大,中学时期有高考的学习目标,可一旦考上大学,没有目标,丧失学习的动力,释放乃至放纵自己,容易在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失落感,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的差异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毕业难与就业难等方面。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趋势需要学校各方面引起重视并加以引导。
(二)学业不佳导致心理问题而休学
1. 不喜欢所学专业
部分学生因高考考试失利,未能进入理想院校和专业,调剂到本校本专业,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或者缺乏对本专业的了解,导致进入大学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还有些同学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盲目地听从了家长和亲戚朋友的推荐选择了所谓比较好就业的专业,而进入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逐渐认识到自身对该专业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从而丧失学习热情,造成焦虑、失眠、不同程度抑郁等心理障碍,最后不得不休学。
2. 缺乏自律
部分同学缺乏自律,大学不像高中有老师督促、有家长陪伴,没有了推着自己走的人,同学们就容易放纵自己。还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被灌输了“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这部分学生考上了大学后,真以为不学习就可以轻松毕业,因此选择放松自己,加上大学课余时间也非常充裕,缺乏自律,逐渐养成懒散的恶习,出现上课时经常逃课、做兼职赚取生活费、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5],进而导致学期中不重视学习,期末考试开始频繁挂科。当意识到问题,想要认真学习的时候,发现课程已经跟不上,也回不到学习的状态,最后形成厌学、逃避等心理问题。还有些同学能勉强保证去上课,有的连这也保证不了,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考前复习等几乎完全没有进行过,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遇到工科类专业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仅靠期末的抱佛脚根本过不了关,因此出现挂科、重修的情况,周而复始,造成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心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而不得不进行休学调整。
3.家庭压力
还有部分同学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心理问题都和原生家庭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有些家长对学生各方面都要求严格,从小就开始约束学生,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高中以下时间因为大多在父母身边,因此一直“委曲求全”,性格变得敏感、内向、自卑。但进入大学后,这类学生脱离了家庭,上课时间也相对自由,他们便开始释放自己,逐渐变得不可控制。而大学课程繁多,加上难度较高,导致成绩不太理想。因此在考试时产生巨大压力,无法缓解,出现严重的失眠、焦虑和抑郁情况,而不得不申请休学治疗。
二、复学后存在的问题
(一)学业问题
对于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的休学时间几乎不太可能完全治愈心理问题,这一年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进行调整和缓解,因此回到学校后,还是将面临以前的困难,学习上很难全身心投入。同时,心理问题大多都有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症状,所以在自主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此外,对于学业不佳导致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的学生来说,在休年时间内几乎没有进行课程的学习,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回到学校后,面对复杂且繁琐的功课时不知如何下手,无力应对,复学后的学习困难重重。到期末考试时,很多复学同学的考试基本是缺考状态,成绩一塌糊涂。他们当中,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普遍低于在校学生,有考研深造想法的也是少之又少。甚至他们可能是最后因为完不成学业成为退学最多的学生之一。
(二)人际交往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与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接触和交流,当因学业和心理原因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再次回到校园当中面对陌生的同学时会遇到交流上的障碍,进而产生一定的代沟。休学学生一般是一年后再次回到校园生活,会加入新的班级,面对的同班同学都是自己以前的学弟学妹。同时,新班集体的同学们之间己经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面对新来的复学学生会产生好奇与冷漠的双向情绪,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会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复学学生们也不愿意主动与比自己年纪小的同学交流,也不愿意与之前的同学沟通。长此以往这类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就更难融入到大学生活。其次,对于他们比较信赖的辅导员老师也由于休、复学发生了改变,新班级的辅导员老师也让他们觉得陌生,很多事情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导致人际交往更加困难。
(三)心理问题
休学学生复学时往往会重新对校园生活充满期待,他们迫切需要进入学校获取新的能量。同时也会因为自己休过学而惴惴不安,会认为自己与其他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殊经历,会担忧被班上同学孤立,也担心会被同学们嘲笑。而作为以前的学长学姐,部分复学同学很希望在回校后的大学生活及学习中能够获得昔日学弟学妹的认可。但是当他们再次回到大学校园后,会发现实际情况与他们所预想的有较大的出入,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得不到表现,班集体不能很快融入。这种落差感会使复学大学生们难以适应到当下的大学生活当中,并逐渐的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不但影响学业更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的同学回到校园决心好好学习,在开学前半期,非常认真,不逃课,不早退,但是往往到后半段又开始重复休学之前的情况,周而复始。
(四)重视程度
由于因学业或心理问题休学的学生比例较少,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这类大学生复学后的重视,普遍上并没有将其当作思想政治工作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像普通在校生一样进行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没有看到他们渴望老师关心、学校重视的期待,导致他们在回到校园后产生失落感,难以融入到大学生活当中,从而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注,对其进行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设立回归校园生活后的学习目标。
三、对策及建议
(一)关注学生心理
对于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亚健康问题非常常见,而他们复学后,及时发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可靠的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委干部、寝室长的作用,对复学同学进行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辅导员(班主任),并协助相关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此外,辅导员(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充实和丰富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当然心理健康方面相对比较复杂,心理问题呈现出隐蔽性、不定时性等特点。这也就需要同学和老师以及家庭共同出力,多做一些有效沟通,避免心理问题扩大化。另外学校也要发挥心理咨询辅导门诊的作用,能在第一时间为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答疑解惑,及早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了解和干预,避免因此而发生的休学现象。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复学的学生一般都比较迷茫,特别是复学后由于学业、环境、心理等问题引发的迷茫更常见。这就需要高校对他们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自身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能[7]。有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不甚了解,对毕业的去向不太明朗,对于未来职业的认识很模糊。因此,做好复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其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休学后复学学生在回到校园以后,辅导员(班主任)要积极进入学生班级、宿舍等日常生活场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复学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生理和心理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特长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确定合适自己的目标。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了解学生阶段成果,不断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开展帮扶工作
复学学生因为在休学期间对于专业的知识几乎处于一个中断的状态,再返回学校后面对新知识难以接收,在学习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学业帮扶工作,先为其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燃起对学习的激情。在班级中可以由学习委员等班干部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助,并不断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生活中老师要时刻对他们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要做好复学学生辅导员交接工作,学生在休学前与复学后会经历两任不同的辅导员老师,复学后辅导员老师要根据档案信息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以更好的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的排疑解惑,重新融入到大学生活当中。
(四)加强家校联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偏差行为,很多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大学阶段出现的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等,很多都是由于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过于强势、过于独断专行或者其他不太适当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发生冲突,而孩子在幼年或者青春期以前一直压制着,到了大学才爆发出来,对家长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尤其要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建立辅导员-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复学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其学习与情绪状况,及时把握学生动态。此外,家长与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休学和放假期间也要积极配合,督促学生合理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有利于教师更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因心理和学业休学后复学大学生返校后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按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积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高校思政老师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引导教育这类特殊的大学生们,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尽量避免最后成为不能完成学业和退学的群体,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合格大学生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晓丹. 加深对高校退伍复学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 大学教育, 2017, 000(004):122-123.
[2]吕勇. 退伍大学生复学适应问题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21).
[3]郭鹏婕, 李凤莲. 普通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018(004):127-129.
[4]莫刘刘. 基于高校学籍数据分析的学生画像初探[J]. 现代信息科技, 2018,002(006):32-33.
[5]任志凤. 大学生降级及退学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00(001):141-141.
[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
[7]郄艳丽. 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J]. 职业时空, 2007,3(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