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为典型,它具有严重性、紧迫性、公共性和突发性,主要包括职业中毒、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传染病疫情以及其他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的事件,近年来,以新冠疫情为主要代表。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以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团结各种力量,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而有效、有序、及时地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将从五种强化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究提升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强化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在经济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如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卒中、胸痛;重大交通事故;恶性伤人事件以及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流行病——新型冠装病毒肺炎。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强化自身的应急宣传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管理能力以及应急组织能力,而提升这些能力的方式主要包括强化舆情预警处置机制、强化情报研判机制、强化基础卫生安全工作机制、强化联动协同机制以及强化法律规范程序机制等。
一、强化舆情预警处置机制,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宣传能力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及时向大众传递与之相关的信息,而当前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宣传的重视度不够,宣传的技巧和投入严重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舆情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应急警务的宣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建立应急宣传预案和日常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分级分类处置、导控应急舆情和常态舆情,在事前安排好相应地人员和机构,坚持底线思维避免发生“灰犀牛”等危险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方面,各个医疗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强合作,涉事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宣传部门应该积极参与组建预警警报系统、舆情监测系统以及应急宣传协调组等,对舆情的走向要做到精准、及时的把控,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指导行动的可行性策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在坚持统一部署和领导原则的基础上,在内部建立负责协调媒体关系和发布信息的专组,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的媒体优势,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网络以及媒体之间的关系,建设立体化的宣传矩阵,促进信息的有序、平稳传播。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通常伴随着疑虑、惶恐等情绪,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在整体的医务宣传中融入应急警务宣传,采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宣传相关应急事件,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对人民的恐慌心理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消除。
此外,各级医疗机构还应该顺应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把握好信息宣传的时机,进一步提升宣传的效率。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大量的谣言也会乘机扩散,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该配合主流媒体和其他官方机构找准要点,尽可能将谣言扩散的空间压缩到最低,构建不传谣、不造谣、不信谣的网络世界。
二、强化情报信息研判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精准、全面、快速地研判和监测舆情等情报信息,将公众的普遍诉求、观点和关注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类信息做出准确地回应,将情报信息作为指导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辅助公安机关提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指挥能力。
社会力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公安机关的密切合作对于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公安机关应该立足“大应急”的理念,积极完善用于指导相关部门行动、处理紧急、突发、城市特殊事件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在灾害事故、恶性事件以及流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反应机制[2]。建设健全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有助于统一指挥协调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应急工作,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反应速度,从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助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三、强化基础医疗工作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从基层和群众出发,协助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使得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保障,把控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的主要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地基层基础建设,辅助推动社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将可能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不良社会影响从源头消除。推动建设移动客户端、微视频、微信和微博为主的“三微一端”的新媒体矩阵,建设具备求助、举报和报警等功能的线上工作模块,在各级指挥平台中同步基础公共卫生信息。
具体来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不断提升自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从处置能力:
首先,各级医疗机构应该完善供应保障网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储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建立应急医疗重点企业储备库和工业基础大数据平台,对应急医疗物资的运输情况、库存和产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分析、统计和收集,合理使用和及时调度应急医疗物资,促进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其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健全自身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制度,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强医疗机构与各大高校的联系,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医务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与教育,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化解方法、影响、发展以及产生足够了解,提升其在物流管理、应急管理以及医药卫生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强化社会联动协同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医疗卫生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处置各类风险事故以及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成长中。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建设应急能力和应急体系,在协同、联动社区的基础上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
在日常活动中,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合,加强排查医药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矿山以及危化品等行业的安全风险,综合监测各种灾难链和灾种,提升预防警报能力和风险早期识别能力,从根本上预防重大安全风险的发生,在成灾之前解决相关的问题。
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将各环节的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在精准治理与规范管理[5]。依托日常监管保障社会的秩序,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恢复重建、救援抢险和预警发布等工作。积极建设立体化教育体系,凭借医疗活动窗口向家庭、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为他们创造安全的生活空间。有针对性地开展诸如维稳处突、紧急管控以及突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及时排查和治理风险隐患,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6]。采用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媒介,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风险响应的及时度、判断的准确度以及感知的敏感性,进而有效整合多方力量进行风险的预警、指挥、宣传和决策,使得各级公安机关应急管理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
五、强化法律规范程序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能力
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采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提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使得应急处置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法制化,整合梳理和健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操作指引和制度化的执法勤务规范。
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积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健全内容调查评估制度和相关安全制度,对于不遵守职业操守进而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或损失的相关人员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7]。确保执行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立足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做好职责分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治”“管”“救”“防”等责任链接起来进行整体管理,无缝对接各个责任链条,促进其整体合力的进一步提高。理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权责,避免在“模糊地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中央医疗卫生机构与地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权责分工,将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发挥到最大,不断强化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责任和主体意识[8]。
结语:
结合国家的整体安全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建设平战结合、上下联动、权威高效、统一领导的应急处理组织管理体系,培育科学化、标准化、全流程、跨区域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其规范化,不断探索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将相关规范制度和应急处置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强化舆情预警处置机制、情报研判机制、基础医疗卫生工作机制、联动协同机制以及法律规范程序机制等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进而使得人民的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汪庆浩,罗建章.政府应急响应策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事件过程分析[J/OL].安徽行政学院学报:1-6[2021-06-09].
[2]杨宽.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医疗援助法律规制的完善——以世界卫生组织为视角[J/OL].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7[2021-06-09].
[3]何坤,张丽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药业,2021,30(11):1-5.
[4]房佳婷,张金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82+112.
[5]蔡文锋,刘远,李美霞,陆剑云,罗雷.2006-2018年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OL].热带医学杂志:1-4[2021-06-09].
[6]马瑞良.后疫情时代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6):17-18.
[7]魏大琼,龙春花,吴丝丝,唐勇.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0):1768-1772.
[8]崔建秋,刘茹,葛树科,蒋轶文,姚文清.2013年至2018年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