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祺 许鑫扬 余得权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二级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3.66±10.95)分,高于对照组的(70.19±1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心理护理
关键词:双心医学;老年冠心病;护理
引言
老年冠心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近些年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饮食结构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该病的发生率一直表现出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水平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威胁。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常伴有灼烧感、压迫窒息等剧烈性疼痛。对于冠心病心痛患者来说,不仅仅要给予患者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同时更是要对患者展开双心医学护理方式,其策略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中心,分析整体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心电图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神智不明、口齿不清者;伴有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者。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其中,观察组女性31例,男性37例;年龄63~88岁,平均(72.68±9.57)岁;病程2~7年,平均(4.27±2.35)年。对照组女性32例,男性36例;年龄61~89岁,平均(72.87±9.73)岁;病程2~8年,平均(4.31±2.29)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参照组该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等。研究组该组给予整体性护理:(1)心理护理:为入院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展开健康宣教,协助患者接受各项常规检查,积极与患者展开交流,及时发现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并对其进行疏导,引导患者就压力、不安等情绪进行诉说,善于倾听患者的主诉,尽量对患者提出来的各项合理条件进行满足等。(2)饮食护理:充分对患者实际病情和患者之间的个人喜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出具有科学合理性和个性差异化参照组该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等。研究组该组给予整体性护理:(1)心理护理:为入院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展开健康宣教,协助患者接受各项常规检查,积极与患者展开交流,及时发现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并对其进行疏导,引导患者就压力、不安等情绪进行诉说,善于倾听患者的主诉,尽量对患者提出来的各项合理条件进行满足等。(2)饮食护理:充分对患者实际病情和患者之间的个人喜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出具有科学合理性和个性差异化
1.3观察指标
(1)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皮下出血、血肿、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2)比较负性情绪状态,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分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评价时间干预前为术后当日,干预后为出院前。SAS评分包括20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法评价,总分50分及其以上表示患者有焦虑情绪。SDS评分包括2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评价,总分50分以上表示有抑郁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SF-36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了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桡动脉穿刺、大量使用抗凝剂、术后长时间制动、静息卧床休息、保留穿刺鞘管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尤其在术后24h内,如穿刺点渗血、血肿、低血压等。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压迫器压迫的技巧,控制好制动时间,尽可能减少反复穿刺,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需要积极做好对患者的监护工作,注意对伤口、血肿、血管杂音、动脉搏动情况等的观察,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以便于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征兆,及时处理。考虑患者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也有必要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工作,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以预防血管再狭窄,改善患者预后。针对目前护理资源缺乏,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也可发挥出家属的辅助作用,由家属开展对患者的监护工作,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术后也应该早期开展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老年综合评估护理、人文关怀等多种单一护理理念用于老年CAD患者临床干预,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单一护理效果仍有待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在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7/56),低于对照组30.36%(17/56),P<0.05,提示通过采用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护理方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水英.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0):188-190+194.
[2]黄峥,娄小平,郑晓,刘源.基于双心医学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模式的构建及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3):178-182.
[3]胡梅.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4):192-193.
[4]陈恩娜.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26):90-91.
[5]王瑾,陈云,杜艳芳,朱丹妮.双心医学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9):3061-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