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群
茂名市电白区高地街道澳内中心小学 525027
内容摘要:很多农村小学生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靠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安排学生亲身体验班会课,在抓学生的作业、劳动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老师做好检查督促、赏识激励的工作,巩固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有较大的培养空间,主要是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得想办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如果学生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在日常交往和学习成绩方面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我们的农村小学生还是有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日常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是走读的,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高年级的学生多数是自己上学,他们有的是自己不规范骑自行车,有的是不靠边走路上学,有的在路上追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有时候会有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跟同学交往中,都说以自己为中心,很少有比较科学的沟通,从来不会跟同学说对不起!在交往中容易形成矛盾,有个别同学存在一定的癖好,并在公共场合中不顾别人的感受。学生在日常行为当中多是不够规范的,要靠老师去引导。
(二)卫生习惯
农村小的小学生很多家长都不在身边,或者总算是在身边,都是忙于工作,很少注意学生的卫生习惯。例如,有些学生早晚没有漱口,衣服搞得很脏,有时候连手、面都会搞得很脏,衣着也不整齐,不扣纽扣,甚至还有经常穿拖鞋回学校的现象,自己的书包桌面也摆放不整齐,对教室卫生不及时打扫,或者是打扫不彻底,也不拖地,黑板也没有及时抹,主要是学生的卫生习惯还没养成。
(三)学习习惯
很多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他们不会听课,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会思考,总是等着老师或者家长督促,或者是一对一地去指导,才会弄懂。如果不形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例如,学生存在听课不专心,就是对话都有偏离,思维经常不是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老师提问的时候答非所问。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有拖拉的现象,不懂的问题,不愿意动脑思考。这些学习的习惯,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不断地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1]
二、在班会课的经历中体验养成教育全过程
学生的养成教育没有形成,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就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学得很深刻,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成长受益一生,提高学生的认知是首要任务,并且要从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2]
(一)让学生筹划班会课动脑动手
那农村的小孩子在家都没有做过家务,在家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过任何问题,一切都是家长包办,只有到了学校才变得更加独立,主要是因为老师引导得好,很多东西都是让学生来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在“行万里路”的动脑动手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要召开“做班级文明的使者”班会课,我们一起跟学生确定主题、跟班干们一起设计班会课,让学生草拟筹备班会课的各个环节,亲历筹划班会的整个过程。老师指着一条路让学生来走,就相当于是孩子还不会走路,扶着他走路,学生通过实践,就会自己动脑动手,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让学生组织筹备召开班会
班会的设计工作全部做好之后,这样学生来分头准备召开主题班会的所有材料,所需要的道具和班会的内容,在同学们分工合作筹备召开班会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
例如,有同学找资料,找道具,做好人员的分工与安排,一系列的工作中,孩子们都会再想办法动脑动手,在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就是最好的行为养成教育。
(三)主持参与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课
在养成教育的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都准备的很充分,那就按照班会的程序进行,分工合作,主持人宣读班会的开场白,安排班会的程序和内容,让学生来读相关的要求,让学生来讲述相关养成教育的故事经历,让学生来播放远程教育的一些小视频,让学生来表演养成教育的经历,学生在主题班会的耳濡目染的体验中逐步提高认识,形成日常行为的良好习惯。
三、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班会课上进行简单的说教,效果不一定会好,我们可以把养成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
(一)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和劳动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坚持和巩固。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布置和劳动安排等来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培养学生准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参加班级劳动的习惯。老师就要安排好学生的作业和完成时间,到时间就收作业,然后再检查,做得好的,要反馈给同学们听,没有交的,没有完成的,要私下找这些同学做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作业习惯就会慢慢形成。
(二)让学生参与班级学习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良好的心态分不开,要改变学生的心态,就从各种工作的锻炼开始,让学生参与班级的学习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我们班里面除了班委的10个班干之外,还成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任命为组里的骨干:组长,书记员,发布员,语数英学科小组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他们都担任小组管理的一项工作,让他们以身作则,鞭策自己,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老师做好赏识和激励工作
在组织主题班会、班级管理、学习管理中,老师担任的角色始终是裁判员,对表现好的同学,能够按时间表做事,有责任与担当,要经常表扬这些同学,让他们继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还不按时间表做事,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同学,要及时的暗示他,或者是找这些突出的同学来了解情况,鞭策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生很多都还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主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检查督促,我们如果通过主题班会,通过班级管理,那学生长期处在按时间表做事,有责任有担当,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自己的日常管理和学习工作,长期持续的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付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0):137.
[1]杨玉斌.浅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