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续探——论操作类娱乐活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邢忠利
[导读] 本文主要是对《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进行续探。
        邢忠利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618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进行续探。本文所指的操作类娱乐活动,包括水中游泳、亭中休息、放“偷”三日、泛舟于水、饮酒作乐、“清暑”山水、“黎园温汤”等。通过对以上契丹人娱乐活动进行探讨,以史明志,以史为鉴,以史为乐,服务现实,娱乐心绪。
        关键词:辽朝 契丹人 操作类 游泳 泛舟 饮酒 “清暑” 温汤

引言
辽代契丹人主要生活在长城南北,在唐宋时期渐趋强大,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其生产、生活诸方面均异于中原汉人,今人对他们的认知十分模糊,本文主要介绍契丹人的操作类娱乐行为,让读者初步了解他们的娱乐方式和生活习俗,并从中汲取娱乐营养,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
         一、概念界定
“操作类娱乐活动”含义界定:在解释“操作类娱乐活动”之前,我们不妨先解释“操作性技能”,即身体要对器械主动发力或在控制和接收来物时要缓冲器械的冲击力,这类动作包括投掷、抓握、运转、击打、截击等,它更加侧重于身体的运动类肢体行为。如此解释,辽朝契丹人的“操作类娱乐活动”就十分容易理解了,通过查找辽史资料,本人将其娱乐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水中游泳,亭中休息。第二,“治盗”有别,纵“偷”三日。
第三, 泛舟于水,宜情于江。第四,饮酒作乐,通宵达旦。第五,“清暑”山水,避暑凉殿。第六,“黎园温汤”,“女河汤泉”。
         二、操作类娱乐活动
        (一)水中游泳,亭中休息
    游泳这种文娱活动在辽代文献记载中十分稀少,但我们有幸在南票艾家沟辽墓壁画[  常克等编著.辽代历史古迹[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125]中有所发现,如获至宝。其中有一副壁画内容正好描绘有辽朝人在水中游泳的画面,游泳之人在水中作仰泳状,衣服置于岸边,岸边凉亭内也有一人卧坐其中,上身裸露,下身缠裹有类似“澡巾”之物,画面栩栩如生,此为辽朝人游泳活动的真实写照。
        (二)“治盗”有别,纵“偷”三日
     大抵是受到契丹族原有习俗的影响,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的三天内,辽朝契丹人被允许偷盗,但是对偷盗财产有价格限定。《契丹国志·治盗》有云:正月十三日,放国人做贼三日,如盗及十贯以上,依法行遣。北呼为‘鹘里叵’,汉人译云‘鹘里’是‘偷’,‘叵’是‘时’”。[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Z].卷二十七.岁时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54]今人很难理解契丹人的思想和行为,偷盗行为本为道德所谴责之事,为什么可将其看作契丹人的娱乐活动之一呢?其实不然,回顾历史,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便会疑问迎刃而解,这种行为其实反映出契丹人原始共产风的遗俗,以致影响到了金代女真人。
   (三)泛舟于水,宜情于江
辽兴宗泛舟于江面并参加宴饮活动,以方便赏阅江(湖)四周之美景。《辽史》有云:兴宗重熙十一年(1042年)九月“闰月,幸南京,宴于皇太弟(耶律)重元(私)第,泛舟于临水殿宴饮。”[ (元)脱脱.辽史[Z].卷六十八.游幸表.北京:中华书局,1974:1066-1067]同书又云:辽道宗大康三年(1077年)“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 (元)脱脱.辽史[Z].卷二十三.道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279]此外,现存有辽白釉荷池荡舟印花瓷盘[  刘喜民主编.辽上京契丹记忆——巴林左旗档案馆馆藏辽上京契丹遗迹和辽代出土文文物照片集锦[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4:165],画面清晰明了,栩栩如生,生动再现辽朝人边赏花边荡舟的闲情逸致。


   (四)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人称“睡王”[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Z].卷五.穆宗天顺皇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0]的辽穆宗,在位期间嗜酒如命,昼夜饮酒。《辽史》多处提到穆宗饮酒之事,绝不吝惜笔墨。如,辽穆宗应历十三年(963年)“九月庚戌朔,……饮于野次,终夕乃罢。辛亥,以酒脯祭天地,复终夜酣饮。”[ (元)脱脱.辽史[Z].卷六.穆宗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78]穆宗于同年“十一月庚午,猎,饮于虞人(掌山泽苑囿之官)之家,凡四日。”[ (元)脱脱.辽史[Z].卷六.穆宗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78]再如,来年(964年)“十一月壬午,日南至,宴饮达旦。自是昼寝夜饮。”[ (元)脱脱.辽史[Z].卷七.穆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82]遂辽史作者有评论曰:“穆宗在位十八年,……而荒耽于酒,畋猎无厌。”[ (元)脱脱.辽史[Z].卷七.穆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87]此外,辽圣宗亦对酒品情有独钟,《契丹国志》有载:“承平日久,群方无事,纵酒作乐,无有虚日。与番汉臣下饮会,皆连昼夕,复尽去巾帻,促席造膝而坐。”[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Z].卷七.圣宗天辅皇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72]再如,辽兴宗也嗜酒如命,他常“变服微行,数入酒肆,亵言狎语,尽欢而返。”[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Z].卷八.兴宗文成皇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2]
不仅辽朝皇帝嗜好饮酒,而且在辽国曲宴宋使时,酒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酒作为礼仪中的一部分而存在。《全辽诗话》引《渌水亭杂识》曰:“辽曲宴宋使,酒一行,觱篥起歌;酒二行,歌,酒三行,歌,手伎入;酒四行,琵琶独弹。然后食入、杂剧进,继以吹笙、弹筝、歌、击架乐、角觝。”[  蒋祖怡,张涤云整理.全辽诗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2:168]同书又引苏辙之《会仙观二绝句》曰:“胡人(契丹人)置酒留连客,颇识峰峦是胜游。”[  蒋祖怡,张涤云整理.全辽诗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2:312]
   (五)“清暑”山水,避暑凉殿
契丹人出生于中国北方,其性耐寒惧热,如遇夏季,辽主们多寻求避暑之地来缓解因炎热而导致的身体疲热感。诸如高山之上、河湖潭之边、凉殿之内、冰井之旁等均为辽朝契丹皇帝理想的避暑胜地。遍览《辽史》的记载,易知辽主们避暑之地主要有室韦北陉、沿柳湖、凉殿、百泉岭、褭潭、跸冰井、频跸淀、燕子城、炭山、七金山、老古埚、缅山、孤树淀、别辇斗、南崖、散水原、特礼岭、玉丘、南崖等。如,辽太祖天赞四年(925年)“五月甲寅,清暑(消除暑热)室韦北陉。”[ (元)脱脱.辽史[Z].卷二.太祖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21]又如,《辽史》云:上京“临潢西北二百馀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多丰草,掘地丈馀即有坚冰。”[ (元)脱脱.辽史[Z].卷三十七.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442]此外,圣宗统和二十六(1008年)五月“丙寅,高丽进龙须草席。”[ (元)脱脱.辽史[Z].卷十四.圣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163]方便圣宗盛夏降温之用。
蛇是常人惧怕的爬行动物之一,但是蛇也具有实用价值,辽朝契丹人用“冰实羊肠”之法来消热,望文生义,即将冷冰置于蛇皮之中盘于头上而起到降温的功效[  王玲.北京通史(辽代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360],可谓神矣,给我们今人以很大启迪。
        (六)“黎园温汤”,“女河汤泉”
        辽朝契丹皇帝除了喜欢在各地避暑之外,也会在春夏之际和秋冬之交幸温泉。《辽史》云: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夏四月“乙酉,幸温泉。”[ (元)脱脱.辽史[Z].卷四.太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43]又云:辽圣宗统和六年(989年)八月“庚申,幸黎园温汤。”[ (元)脱脱.辽史[Z].卷十二.圣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131]再次圣宗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九月“癸丑,幸女河汤泉。”[ (元)脱脱.辽史[Z].卷十四.圣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158]显见,泡温泉已然是辽朝皇帝娱乐养生的一部分了,同时我们也看到辽帝幸温泉的时间基本上在四月、八月、九月,因为这些月份正值辽境由寒转暖和由暖转寒的换季时段,天气还是异常寒冷的。
        
结语
契丹人在水中尽情畅游,亭中尽情休憩,放飞本我,实践超我,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泛舟于江水之上,放松心情于弹指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意义。适度饮酒,身体为重,健康至上,快乐第一。夏日纳凉于山水之间,避暑于凉亭之内,饶有一番乐趣。温泉泡汤,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使人心情更加的愉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