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7150219900313xxxx
2.身份证号码:37150219910319xxxx
3.身份证号码:37152219890910xxxx
摘要: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具体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除基本技术性要求外,也要把握好管理要求,以便为水利工程提供全方位质量保障。但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却往往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等特征,促使其施工管理的难度较高,也会使其施工管理出现诸多问题,水利工程施工往往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量日益增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利水电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延长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其功能性,应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1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性浅析
1.1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程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效实施创造必要前提。在水利水电施工的准备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部门,往往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管理,还需要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部门进行责任与分工的明确,进而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合作。此外,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环节,施工管理同样包含对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审核,进而保证文件的准确性。施工管理同样还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对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1.2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管理,不仅能保证水利水电施工的完整进程,同样也是保证其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往往会贯穿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阶段。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图纸的严格审查等。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往往能避免因为各种因素,造成施工质量问题,也能降低施工所产生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在出现一些问题时,施工管理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继而达成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
(1)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通过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制作高质量的混凝土,混凝土凝结后,其具有较强的物理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变形,使用年限较长。(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经济性较高,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简单常见,且其价格较低,混凝土施工最终取得的效果较好,混凝土结构稳固,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可塑性。(3)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可有效适应自然环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低。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3.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自身的质量会影响最终的工程施工效果,为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使其达到标准要求,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自身质量,使每项参数均符合施工要求。采购的混凝土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后再投入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其性能及其产生的水化热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须严格控制,保证其水化性能达到标准要求。材料的采购均须与正规厂家合作,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要求选择适宜规格的原材料,数量、质量、型号等均满足实际施工需求。
应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工作,检验适配混凝土,并进行相应调整,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结构的要求,制定适宜的适配方案。(1)制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要求,减少水化热带来的负面影响。(2)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均可正常应用,避免出现结构问题。(3)在搅拌混凝土时,需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检查混凝土各项性能,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完成混凝土配制工作后,需要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中,缩短运输路线,减少颠簸,以免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质量受损。通过质检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放置于规定位置,做好防水、防潮、防晒等措施。
3.2在水闸施工中的应用
3.2.1水闸底板混凝土施工
通常来说,水闸底板在进行到浇筑环节前,还要经过模型设立、钢筋绑扎、脚手架搭建等环节。在确定好底板地基范围后,因其多为软土地基,通常在底板浇筑前要进行垫层预铺,其厚度为1cm,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与找平作用。水闸底板模板支立工作,其架设范围主要是水闸四周,可借助木桩等结构实现有效支撑。要想降低水闸底板的沉降风险,需严控底板浇筑工作。在混凝土强度方面,水闸底板与基础部分需一致,而且要保证底板浇筑质量。对于底板钢筋部分,要注意形变问题预防,主要通过脚手架、铅丝帮吊等加以实现,还需检验底板钢筋的固定效果。
3.2.2水闸闸墩混凝土施工
考虑到闸墩结构特点,存在着较高浇筑难度,尤其是门槽部位,由于结构需要,往往涉及有许多的钢筋及预埋件,而且闸墩本身作业空间比较狭小。当浇筑闸墩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通常应结合其实际倾向,确定合适的浇筑顺序。要想保证水闸整体质量,无论是底板还是闸墩,应当重视两者连接问题,连接部位浇筑时要尽可能保持对称,以免因两侧沉降不均匀而对水闸带来新的问题。闸槽往往是浇筑难点,也对闸墩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有两种浇筑模式[4]:预制与现浇门槽,对于后者要求进行一次性浇筑。在闸墩浇筑工作中,最为常用的工艺模式为固定模板施工,在实际操作中,可借助立模工作实现闸墩尺寸数据的控制,但要确保固定模板搭设质量。而闸墩模板支立也有顺序要求,通常徐先后进行平面及圆头模板的支立工作,直至完成闸墩立模工作。但是,对于闸墩浇筑工作,对其厚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拉螺栓加套的方式加以实现,然而也存在不足,闸墩在浇筑后随着螺栓的拉出会出现明显的表面凹槽,影响闸墩外观效果。
3.3混凝土大坝施工技术
(1)有效应用分缝分块技术。混凝土大坝施工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施工量较大,需要进行分块浇筑施工。常见的浇筑方式包括错缝浇筑施工、通仓浇筑施工、纵缝浇筑施工。浇筑方式错缝浇筑施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浇筑方向,控制浇筑高度,适用于浇筑块偏小的施工条件,且对温度控制能力的要求不高;通仓浇筑施工可省略前期的水管铺设工作,但对温度的把控要求较高,浇筑长度偏长,如无法有效控制温度,会出现裂痕,影响最终的浇筑质量,且浇筑面积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可提升浇筑施工效率;纵缝浇筑施工操作简单,可有效控制温度,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2)科学分布接缝灌浆管理系统。常见的混凝土大坝接缝灌浆管理系统有骑缝形式、重复形式、盒式形式。骑缝形式在运行过程中较为顺畅,易控制接缝处压力,须在接缝灌浆前做好计算工作;重复形式适用于接缝灌浆管理系统的再次灌浆;盒式形式常被应用于纵缝灌浆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中应重视混凝土施工环节,实施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充分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明确混凝土施工特点,科学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混凝土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治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69-170,188.
[2]陈涛,丁晶晶.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1,7(5):151-152.
[3]张海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1):64-66.
[4]赵玉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中华建设,202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