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精细化管理 唐琛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唐琛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加深,港口运输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加深,港口运输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如何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最低成本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率,成了港口企业运行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


        引言
        港口机械设备主要包括装卸、起重、运输和专用设备等,不同类型的机械又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可以选择,所以设备的多样性使得整个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要求显著提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大型专业化的码头已经全面实现自动化操作,可以显著提高装卸的整体质量。但是在机械设备反复管理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定期养护,这样也就造成设备维修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发设备运行质量问题,最终影响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行效果。
        一、港口机械设备的种类及维修管理的方式
        港口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卸船机(见图1)、装卸桥、门坐式起重机(见图2)、带式输送机、斗轮式提升机、泵站、载重汽车、供电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给水排水设备以及防火设备等。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一般分为五个等级:
        (1)进行日常清扫、擦拭、调整和润滑等养护工作,以确保机械设备外观的整洁,并确保其能正常运行;
        (2)进行一级养护工作。这种工作是检修人员定期检查机械设备运行的情况,如设备仪表指示是否正常,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
        (3)进行二级保养,这种二级保养方式是维修人员定期对港口机械设备磨损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并对机械设备的润滑部位进行清洗和调整,以提高该设备运行的效率;
        (4)进行中修。这种操作是在机械设备出现运行效率降低时才会采取的行为。当对港口机械设备进行中修时,维修人员需要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拆除部分机械设备进行相应零件的更换,以修复该设备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5)进行大修。这种操作一般发生在机械设备大部分构件或全部解体时,需要更换的零部件较多,工作量较大,需要专业厂家对设备进行大范围的零部件翻修、更换或者系统更新,用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尽量减少更换机械设备所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

        图1港口常用的机械设备卸船机
        二、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针对港口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所实施的维修管理模式也应当有所差异。首先,针对流动机械设备而言,维修方式应当体现其综合性特征。其中,状态检修主要针对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排查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各种故障与安全隐患,结合设备相关零部件的运行性能,和使用说明做好保养。此种检修模式尤为适应卸船机、岸桥、皮带输送带的重要部件;视情况维修模式主要是指依赖于对仪表等工具的应用,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做出是否维修以及维修部位的决策;事后维修模式适用于皮带托辊等影响不大的部件,即使其损坏也不影响设备运转及安全,同时能够快速恢复。主动维护则主要是指根据设备在整个系统中的所处地位,做好包括检查、紧固、清洗以及润滑在内的基础性工作。其次,针对固定机械设备而言,对于港口常见的起重机、皮带输送机等,可通过综合预防性维修以及总成件互换维修两种维修模式的方式,保障维修管理的效果。但是以上维修管理制度始终缺乏针对性特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维修过度,维修成本增加,或者是设备缺乏必要维修等问题。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及其性能无法得到科学的控制。

        图2港口常用的机械设备装卸桥、门坐式起重机
        三、港口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设备的精细化维护
        在设备维护保养中,通过制定精细化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延缓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同样也能够提高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
        在日常维护中由于港口机械设备处于露天作业状态,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必须要针对机械设备的日常运行进行妥善保养,在设备不工作时也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传动机构电气系统和动力系统的检查保护效果达到预期要求。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制定定期养护策略,一级维护主要以润滑紧固为主,二级维护要以检查和调整为主,三级维护要以整体清洁保养为主。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养护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针对磨合期维护,封存维护等特殊周期的机械设备检修,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设备保养效果。
        3.2及时更新维修管理体制
        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积极转变维修管理模式,提升设备维护人员的技能,通过对优秀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智能化化的维修技术和诊断策略,维修管理部门还要提前做好管理工作,协调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管理的内容制定合理的维修管理计划。
        在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点关注港口机械设备的现场控制,运用现代化的控制系统,满足港口企业实际发展需要,通过设置现场工作维修组,针对突发的紧急故障进行立即处理,并且对港口机械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增强管理信息化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在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中,更应该高度关注维修管理的具体内容,并且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对港口机械设备的运行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质量。
        3.3港口机械设备的点检维修模式
        点检维修,包括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三种,首先对点检的项目进行准确判断,要做到“5定”原则,及定人、定点、定时、定法和定标准,明确点检的具体标准,制定合理的点检周期,采取恰当的方法,并且编制科学工作表,做好相应的记录,提高点检实际的质量。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港口机械设备维护和生产运行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需要控制这些相关因素。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并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关怀,使其身心健康,建立生命的安全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安全保护,认真履行规章制度的要求,形成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大部分维修人员通过安全教育训练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深刻认识到安全运用的重要性,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并带头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所有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能够满足要求,自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过去港口机械设备故障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和记录,但随着中国航运产业的持续发展,港口企业使用和购买的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手动管理和记录会妨碍机械设备在港口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因为很难满足港口企业目前的发展要求,更不用说对港口机械设备维护的实际要求了,所以要积极推进电子台账和线上系统的应用。
        3.4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维修团队
        针对当前部分港口机械设备检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积极采用培训教育的方式,提高维修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提高港口机械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质量,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为此,相关企业应积极聘请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企业的机械设备运维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技能考核,考核成功后带证上岗,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港口设备维修队伍。此外,还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港口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规范性开展检查维修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维修方法,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手段。充分应用不断涌现的先进技术,完善设备管理维修系统。并投入更多的经济成本,对港口机械设备进行添置完备,从而为港口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港口企业也能从中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浅析与探讨[J].师清华.科技与创新.2018(03)
        [2]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J].高梓维.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8)
        [3]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薛光华.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6)
        [4]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J].高梓维.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8)
        [5]港口机械电气安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J].陈琛.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6)
        [6]探究港口机械的管理与维修新模式[J].蒋军.科技风.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