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雷
海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口市 570203
摘要: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河湖水系是洪水的通道、水资源的载体、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空间的主动脉,在流域、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及经济发展布局中发挥主骨架的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河湖空间保护及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湖生态系统出现了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境阻隔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诸多问题,保护与修复的形势异常严峻。
关键词:河湖岸线保护;利用管理;问题;研究
引言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它既是自然资源也是经济性资源,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控制的重要资源之一。水资源的载体包括很多种,既包括了各种河流也包括了湖泊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证生态发展,面对当前我国严重的河湖水系破坏以及污染的情况,必须要下大力度进行整治,从而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问题。在我国的部分河湖水系之中,存在着独特的生态圈,对此进行保护和修复,意义十分重大。
1河湖健康内涵
河湖健康作为人类健康的类比概念发展形成,尽管部分生态学家对表征河湖生态系统状况使用健康一词是否科学与确切仍存质疑,但是由于“河湖健康”可以提供一种类比人类健康、洞察复杂河湖生态系统破坏状况的工具,在公众层面相对较易理解与接受,在引起公众对河湖问题的关注、唤起河湖保护意识方面有明显效用,因此,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多将河湖生态调查评价冠以“健康”的名义,并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对于河湖健康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存在不同的认识。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河湖生态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广泛的专家咨询与讨论,遵循“人水和谐”理念,认为河湖健康的内涵既要强调保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也应反映保障河湖社会服务功能健康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河湖健康的内涵:河湖健康是指河湖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同时具有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自然生态状况包括河湖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用完整性来表述其良好状况;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指河湖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状况,而且还具有可以持续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2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问题研究与探讨
2.1理顺河湖岸线管理体制与机制
河湖岸线是不可再生资源,岸线开发利用直接影响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和河道安全。河湖岸线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由水利主管部门按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和管理,交通、航运主管部门可负责岸线水面的日常巡查,航运主管部门整治航道和水利主管部门整治河道应相互征求对方意见,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和河道管理。交通、航运以及其他部门凡占用河道岸线开发利用项目,其工程建设方案应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按水行政许可程序将工程建设方案报经有管辖权的流域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2.2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条件分析
1) 防洪河势方面:在防洪形势和河道演变分析基础上,分析提出各河段岸线开发利用的条件,并重点分析各河段岸线开发利用对重要防洪设施、重要险工段和河势敏感区的影响。从保障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角度提出相应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2) 供水方面:根据饮用水源保护要求,分析各河段岸线开发利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从保障供水安全角度提出相应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3) 生态方面:根据水生态敏感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珍稀物种保护以及其他涉水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要求,分析各河段岸线开发利用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
4)经济社会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过江通道布局规划等,结合岸线利用情况,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利用的需求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5)重要涉水工程方面:根据重要涉水工程(如港口、码头、取水口、排水口、桥梁、隧道、穿河管线、过河管线(架空)、旅游设施、拦河坝、分洪口门、引水口门等)保护要求,分析各河段开发利用对重要涉水工程安全和正常运用的影响,从保护涉水工程安全角度提出相应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
2.3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重点水域信息通报
流域管理机构要组织制定重点水域信息通报办法,针对省际边界、重点流域、重点河段、重要水源地、生态敏感区等重点水域开展联防联控工作督导检查,针对督导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及时将督导检查报告报送水利部河长办,抄送省级河湖长。此外,制定重点水域联合执法办法,强化流域管理机构水政执法能力建设,针对有突出问题、管护较难协调的跨界河湖断面和重点水域,流域管理机构执法力量可以联合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专项执法,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2.4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基础研究,完善法规规章制度
目前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只是针对单个项目,没有对整个区域河段的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累积不利影响进行总体评价,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对岸线开发利用程度高的河段进行总体评价和研究。对涉河建设项目较集中的河段、重要险工及河势不稳定区域设置必要的观测设施,对工程实施前后河道行洪能力及河势变化进行研究性观测,对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补救措施进行验证分析,对计算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尽快制定涉河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
2.5水域空间状况
河流评价天然湿地保留率,湖泊评价湖泊面积萎缩比例,水库评价库容淤积损失率。天然湿地保留率指湿地面积与历史(如1980年代)状况湿地面积的比例,评估的天然湿地重点指国家、地方湿地名录及保护区名录内与评估河流有直接水力连通关系的湿地,其水力联系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系,既包括现状有水力联系,也包括历史(如1980年代以前)有水力联系的湿地。湖泊面积萎缩比例计算年湖泊水面萎缩面积与历史参考年湖泊水面面积的比例。
2.6河势稳定性 分析
河道演变特性与河势稳定性是判别河道岸线是否稳定的控制性因素,也是合理确定岸线边界线、划分岸线功能区以及制定岸线利用与保护控制指标的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河段河道演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河势稳定性分析和河口演变趋势分析。应充分利用已有相关规划的工作成果,对近期河势变化较大,确有必要的可开展补充论证。
结语
结合河湖长制,协调跨界河湖上下游和左右岸的关系,推进跨界河湖的联防联控,是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梳理我国河湖长制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河湖长制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完善建议,希望能对推进我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制度研究及实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继昌.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与深化[J].中国水利,2019(10).
[2]鄂竟平.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J].中国水利,2018(14).
[3]王金南.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科技导报,2020(17).
[4]王海燕,等.欧盟跨界流域管理对我国水环境管理的借鉴意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
[5]任敏.“河长制”:一个中国政府流域治理跨部门协同的样本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