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加强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 朱洪斌
[导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朱洪斌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检修运维质量保证部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机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而也对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机械制造业企业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制造业;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和经济的基石。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其质量提升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质量提升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我国关于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战略文件都提出,要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品牌建设。全面质量管理是当前众多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思想基础,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因此,研究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制造业实际,研究如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促进制造业质量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1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质量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新兴质量管理理念将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划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制定出了对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比如,产品前期开发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被称为了“质量设计”,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则被称之为“质量监控”,后期通过抽样检查等方式来查验核准产品质量的过程则属于“事后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事后质量控制虽说操作起来最简单,而且也最容易发现问题,但在发现问题后却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当然,对实际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产品生产工序来说,事后质量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质量设计和质量监控阶段涉及的工作才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企业若想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在实际生产中做好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应当以监控生产过程、排除其中涉及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指导原则开展这一环节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我们都可以用“质量特性”围绕“质量设计目标值”的波动情况来描述实际产品质量。实际波动情况越小则证明产品的质量越高。假如各个质量特性值都能够达到设计目标值,那么波动则为零,此时产品的生产工艺便达到了最高质量水平。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状态下的情况,产品生产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着手分析,开展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便是在通过各生产环节的分析把控来控制其波动情况,进而将其稳定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国外很多著名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且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优化改革,这为其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这些企业还立足于实际生产实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目前这部分质量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其他企业争相学习的素材。
        2制造业加强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加快重点行业质量提升
        针对原材料工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材料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针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力气解决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薄弱环节。针对消费品工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针对信息技术产业,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改善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引导信息消费升级。
        2.2做好原材料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所以需要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进而将整体生产过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原材料的筹备与运输等工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起点,所以过程质量管理应当由此着手。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生产工艺和设备再先进,若原材料质量不过关,那么同样无法保证实际产品质量,对此应摆正认识。首先,要安排专人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要仔细核准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质并落实好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其次,在签订正式的原材料供货协议之后,则需要制定系统的材料运输计划并在材料入厂之前进行二次质量检验。最后,要安排专人对原材料的取用及实际消耗情况进行管理统计,以提高各项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2.3积极转变质量管理理念
        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鉴于上述情况,机械制造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以顾客满意为基准,在质量和产量出现矛盾时,企业要偏向于质量而并非产量,同时还要对顾客的动向进行时刻关注,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求。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从顾客的角度入手建立一个完善可行的顾客驱动质量管理体系。这里所提到的顾客,主要就是指销售商、代理商、消费者等,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都要对客户对象进行明确,并以其为基准,建立相应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制度。只有树立起先进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才能让机械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节约资本的同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4对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
        机械制造业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直接关乎生产产品的质量,为此需要加强把控,不断提高生产运行的质量。机械制造业特殊工序主要包括铸造、热处理以及焊接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加强对设备精确度的把控,从而生产工艺特殊,需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开展,并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做好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特殊工序的实施有效。一方面,在实际的工作操作流程中要按照要求进行明确控制,对项目精确度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分析记录查找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工艺验证,定期开展工艺验证工作,对工艺滞后或工艺不能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并妥善处理。此外,还需要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安排专职的监督、监控人员,做好关键工序的监督管理。
        2.5加快培养质量管理人才
        健全多层次和多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层质量管理人才、中层质量管理人才和质量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从理解企业运作管理流程、具备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中选拔和培养质量人才,是发达国家的普遍路径。一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培训。企业高层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构建质量文化氛围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或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高层领导者进行质量管理轮训,深化理念认识,学习借鉴经验。二中层管理者在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实施质量改进方面起着监督者、教练员的中坚作用。建议企业为中层管理者增加科学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和团队质量改进的技能培训,以提升中层管理者的质量教练能力。
        结语
        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要想做好这项工作,要求企业从多方面入手,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保障,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岳平.德国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19(51):33-37.
        [2]任偕会.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N].中国质量报,2015年.
        [3]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国制造需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N].中国电子报,2019-08-14.
        [4]谢少锋.中国产品的质量就是“中国制造”的生命线[N].中国电子报,2019-07-16.
        [5]中国质量协会.2015年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质量,2017(5):3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