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月9期   作者:耿贵洋 赵鹏飞 丁彦宏
[导读]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加快其智能化发展,并在落实技术升级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了汽车制造领域的升级建设。
        耿贵洋  赵鹏飞  丁彦宏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   江苏省 泰州市   225300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加快其智能化发展,并在落实技术升级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了汽车制造领域的升级建设。内容上,不仅补充了激光测距、防抱死、自动变速等技术,也为未来的汽车智能化制造提供了开放化的空间,为整体技术应用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智能制造;应用;含义
汽车制造技术,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化技术。在适应时代化科技条件的前提下,此项技术与现代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切合度,不仅是自身科技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市场化需求的表现内容。而为了更好实现这一技术发展,需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发与拓展中,提高制造工作中的科技化含量。
        1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阐述
        从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上,机电一体化技术条件下,形成了自主化、智能化、功能化、选择多样性、信息集成化等技术特征,并可以在自身系统中的成长性特征条件中,拓展补充人工辨识系统等程序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客观技术需要,保证自身技术条件的成长状态。而在工业制造中,此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工业的发展创新水平,也可以在形成技术突破的同时,缩短技术更新换代的成长周期,并形成更加健康的技术环境,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1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机电一体化功能的基础,也正是具有了数字化特点,才能够生产出性能更好、精度更高的汽车产品,可以保证汽车智能制造质量。
        1.2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长期发展中,融合了检测技术、保护技术、报警技术,这些技术程序在遇到生产事故时,可以自动启动报警系统,相关产业链会自动停止生产,避免造成大量的不合格产品,浪费资源,确保智能生产线的安全性。
        1.3广泛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兼容性非常强,适用于市面上所有常见的系统、接口、软件,这也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适应范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市场中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汽车制造的适应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带有明显的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特征。在这五点特征条件的影响作用下,可以使其技术条件在汽车制造领域中,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在模块化作用的指导下,可与汽车技术结构形成完美的对接,并对汽车整体机械结构与功能组成,形成一种统一性的模块区分,在保证整体性的同时,使其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得到重塑,更好地完成具体结构的技术管理。在网络化的技术条件中,通过车载网络体系的升级,可以更好地将汽车引入网络化环境内。而这一条件也势必会在5G技术逐渐成熟的技术空间中,呈现出更加典型的应用价值。受微型化特征的影响,可以尽可能地节省系统空间,并在有限的车辆空间中,尽可能地提高驾驶与乘坐的舒适度,增加汽车制造的价值属性。在绿色化特征中,基于机电工程技术的科技化条件,可以补充车辆系统中的智能化条件,并通过自身的绿色设计,与健康能源的汽车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在系统化的内容中,可以将车辆作为一种独立的设备系统,并在融入智能化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多技术因素的控制,通过通信网络的优化,提高汽车智能服务能力,并在模仿生物机理的前提下,为车辆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与帮助。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3.1ABS领域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ABS领域,可以根据系统编程信息限制汽车后轮移动,ABS与制动器相互作用下,可以迅速降低汽车行驶速度并制动,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系数,这也是汽车智能化制造的功能表现。在过去由于技术限制,汽车行驶中缺少ABS系统作用,汽车制动只能凭借后轮制动,难以提升汽车行驶的制动力,降低了汽车行驶中的安全系数。所以,为了提升汽车运行安全,通常是在前轮安装ABS系统。据有关调查表示,后车轮ABS在刹车时由于方向难以控制,因此会增加危险系数,如果道路较滑可能会出现汽车失控。而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计算汽车ABS在不同位置上安装的制动性能,并且ABS系统可以检测到汽车运行情况,计算汽车制动的最佳时间,实时调整汽车制动力,避免汽车制动中产生抱死问题,有效提升了汽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了汽车智能化行驶。防抱死生产需要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分析系统完整性,对ABS系统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控制整个生产流程,采用标准化接口可以减少生产线的设计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3.2自动变速器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自动变速器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强化变速装置档数、降低损耗率、提升传递动力系数、有效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从而实现汽车智能化制造,保证汽车产品运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在变速器生产中,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系统检查汽车制造情况,电子监控设施可以实时获取数据信息,智能选择开关程序、开关自动跳合、换挡信息等,并根据变量液压自动换挡。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自检,对汽车生产电路、电子监控进行检测,监测中如果报警系统没有动作,表明自动变速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果变速器故障,则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非电控工作形态,确保变速器运行的稳定性。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变速器智能生产有着重要作用。变速器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个别生产企业已经融入了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业智能机器人,主要是应用了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劳力投入量。工业机器人可以甄别变速器信息资料,并根据智能编程、大数据、专家系统完成全过程生产操作,并且内部配置了机床空间误差纠正系统,可以保证生产精度,有效提高了变速器生产的合格率。
3.3激光测距雷达
        激光测距雷达作为当代汽车重要的设备,主要安装在汽车前方部位,通过光束反射、折射来判定前方障碍物大小、距离。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激光雷达会不断发射激光,一旦遇到障碍物会造成激光散色,根据接收的激光信息,即可判定前方障碍物的距离,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持续跟踪障碍物,不断获取前方信息,判定障碍物的运行情况,一旦与障碍物距离过近,系统将会自动报警,提醒司机注意安全。司机可以根据系统提示降低车速或改变驾驶方向。可见,在激光测距雷达领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丰富汽车智能化制造功能,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在实际生产当中,数控生产可以确保激光雷达的生产精度,智能控制系统采用CPU和总线结合模式,结合在线诊断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激光雷达的三维仿真,检测雷达的使用个功能,为后续生产参数调整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不仅可以实现智能生产模式,还可以提升智能汽车发展进程。当今,在激光测距雷达、ABS系统、自动变速器等领域都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颜沛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No.261(09):155.
        [2]崔国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2):211.
        [3]卞如芳.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15):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