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天长市供电公司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239300
摘要:随着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推进,地调业务逐步转变为包含全网信号监视、设备操作、电力指挥等内容。为保障调度指挥安全高效运转,基于调控一体化模式下业务不断增多,流程缺少系统化工具的特点,采用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及管理优化策略,从组织措施改进、制度建设完善、先进技术应用几个层面探讨适应公司调控一体化发展的高效灵活的调度指挥体系建设,以提高电网调度控制能力和生产运行效率。
关键词:智能告警;智能操作
引言
供电企业对电网调度工作人员较为重视,对其专业技能掌握程度要求较高,编制票据时须严格遵守行业、企业标准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专业的电力知识,完成编制的票据须保证格式规范、内容正确、具有可操作性。如果编制操作调度票采用人工编制,要求页面清晰工整,没有涂改或修正痕迹。采用人工编制方式或基于规则库、电网技能库等简单的自动化工具的编制方式,要求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电网调度工作经验、坚实的专业技能,具备耐心谨慎的工作态度。编制过程费时、费力、容错性低,易造成电网调度操作失误,进一步影响电网的运行。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由调度总站、厂站端及通信设备构成,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系统可自动收集和监控电力数据,基于自动化调度,一方面可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给发电厂运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拥有很多功能,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客户服务器分布式体系结构是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其既可提高电能传输质量,也能够慢慢拓展运行范畴。
2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可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网损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电力调度过程中采取一体化技术可有效降低网损,让整个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同时管理网损的系统也不会阻碍整个的系统,并检查、测量整个系统中的网损情况,第一时间反应发现的诸多问题,再借助一系列手段与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使网损出现的可能性有效减少。可对电网的负荷进行管理。
3在问题
调度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工作隐患大:当前线路工作票由调度台直接对工作票负责人进行许可,调度值班员非设备运维人员,对作业现场情况不熟悉,难以把控现场安全措施情况,存在安全隐患。(2)业务相交叉:调度台不仅要指挥停送电操作,还要编写操作票,指挥与策划业务相交叉,各项业务容易被中断,存在工作疏忽错漏隐患。(3)监视信号多:告警信号虽可实现集中监视,但信号监视设置规范性差,重复处理信号多,日均处理异常信号约9994条,信号的智能统计与分析功能欠缺,依赖于人工。(4)操作风险高:调度操作采用调度员人工校核操作,手动人工下令至厂站端执行操作,缺乏防误闭锁功能。
4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上的应用
4.1电力调度图模的一体化
深入推进的电网改革提出了新的标准给电网改造,进而便要求设计人员积极搭建相关的数据控制及其模型系统,但必须满足高效、可靠的条件,以更好的调度、管理电力。在电力调度系统中进行常用图库模型系统的搭建,有助于电力调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完整的电网体系中图库模型系统可借助一体化功能搭建精准模型,作为实现电力调动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搭建图库模型的一体化能够确保顺利实施和升级电力调度的一体化技术。
4.2最优潮流优化方法选择
目前,传统的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混合整数规划法及动态规划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最优潮流的部分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且具有各自的优越性及适用范围,但每种方法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线性规划法将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对一些离散型变量进行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连续处理,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非线性规划法的优化模型符合实际工况中的数据波动,计算结果精确度较高,但由于非线性的问题,常遇到搜索方向失误、计算处理量大、运算内存要求高、耗时长等问题,提高外部设备运算速度并非最佳解决途径。混合整数规划法的优化步骤共分为两步,导致模型整体的最优性被削弱,且计算处理量大、计算过程复杂度较高,随着维数的增加,计算所需的时间呈指数型增加。动态规划法的适用度低,难以描述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动态数学模型,当系统中的状态变量数量增加时,计算复杂程度会出现“维数灾”问题。
4.3网调度智能防误系统研究
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系统具有几个主要功能。第一,具有比较完善的防误操作功能。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系统由其固定的技术和专业的平台统一管理,系统的所有操作均遵循统一的制度,工作步骤按照其固有的流程进行。系统化的操作保证每一个步骤均可精准完成,从而防止电网信号波动、人为因素、其他原因等影响。该系统具备潮流计算及拓扑分析等辅助方法,完成对电网实时信息的基本控制,根据操作过程中电网的相应变化进行调整,使设备操作结果明确,最终获得校验结果,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若两者不相符,则拒绝执行这一操作,同时将校验结果反馈给相应的操作人员,提醒肯能存在的操作隐患。第二,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完成基本操作票的编制。通过防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拟票,对操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进行约束管理,记录所下的命令及操作流程,将实际工况与拟票环境有效区分,方便工作人员对两种环境下的操作指令票进行控制。第三,该系统具备二次以上的自定义编制功能。该系统可以对操作指令票编号方法、新加设备种类、设备语句等按照用户意愿进行重新定义编辑,使该系统应用范围更广泛、更全面,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承接各行各业的业务。该系统主要有两种操作模式:紧急操作模式和常规计划性操作模式。紧急操作模式的操作方法为模拟操作、下令、完成操作;常规计划性操作模式的操作方法为拟票、审票、模拟操作、下令、完成操作。
4.4调度操作机器人
在调度现有的一体化系统中开发调度操作机器人,实现全网设备智能操作,减少人工操作量。(1)防误规则建设。针对操作中人工判断环节,构建系统化潮流校核、五防校核、状态校核及操作规则校核,实现操作票执行过程逻辑顺序、设备状态等自动校核功能,操作票全过程自动进行条件校验。(2)智能自动操作。通过构建程序操作机器人与网络发令的互联互通,将防误功能与操作流程相融合,实现防误操作智能化。 操作过程中,系统自动判断操作条件后,将具备遥控条件的设备直接由调度操作机器人遥控操作;不具备遥控条件的设备,采用调度操作机器人自动发令至现场操作。
结语
本文针对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度操作票进行了详细研究,介绍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度操作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对操作票生成模块中的最优潮流优化方法及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最优潮流优化方法对比了传统优化方法与智能算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始对偶内点法的相应优势,即计算时间相对较短、存储消耗小;介绍了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介绍了电网调度智能防误系统应补充的其他功能。本文为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调度操作票优化提供参考,为其实际应用提供资料支持,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亚.地方电网调度操作命令票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2]郝方舟,罗林欢,孙奇珍.配网智能操作票生成方法研究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9(17):123-124.
[3]王超杰.电网调度操作票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