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在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8期   作者:赵江涛
[导读] 本文围绕EPC+承包模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内涵进行了简单介绍,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过程中面
        赵江涛
        身份证:61052419871028****   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本文围绕EPC+承包模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内涵进行了简单介绍,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发生在自然因素、技术层面、工程进展、成本控制、质量安全、全寿命周期共6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EPC+模式提出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EPC+模式;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

        引言: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一般由太阳电池板(组件)、逆变器、升压站(或开关站)共三大部分组成,组件主要部件为电池片,逆变器主要不见为电力电子元器件[1]。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或屋顶等闲置区域建设发电设施,运行方式遵循用户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型发电项目,探讨基于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1.EPC+模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内涵简析
        1.1EPC+模式的特点分析
        EPC+总承包是指建设单位受业主单位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相关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包含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在内的全过程或其中的若干个环节进行承包,在传统EPC内容基础上增加商业运行维护服务及技术技能培训[2]。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应对承包部分的工程质量、安全性、费用、进度、试运行及商业运行等全面负责。
        在EPC+模式下,除了具体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之外,整个建设工程的总体策划、组织实施、管理以及全寿命周期等均涉及其中。此种承包模式与普通承包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普通模式下,建设单位只需负责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设备的采购;而在EPC+模式下,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设计优化、工程全寿命周期有关的设备、材料、技术培训、商业运行等均由建设单位负责。以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EPC+模式为例,业主单位审核工程项目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为:经过试运行及商业运行验收,光伏发电系统系统效率达到合同约定,业主单位同时还可以委托建设单位以年为周期运行维护,保证光伏发电量或有效利用小时数。正常商业运行两年或三年后,方可交付业主自行运行维护,期间业主运维人员培训也已完成,具有独立运维的能力或者全寿命周期委托建设单位运行维护。
         总体而言,EPC+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强调并应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据的主导作用,目的在于使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方案能够持续性得到优化。②由于设计、采购、建设都由同一家单位负责,故在工程开展期间可有效克服诸多环节相互制约、相互脱节的问题,可大幅度提高各阶段工作的衔接合理性,更加精确地控制项目进展情况,进而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高量地完成所有工作,使承建双方均能获得更高的收益。③质量责任主体十分明确,有助于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④试运行及商业运行维护保证系统效率、做好培训,为全寿命周期发电效率及有效利用小时数提供技术、质量、管理保障。
1.2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管理特点简述
         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主要使用光伏组件,通过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方式,完成对自身建筑设施的供电。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自规划设计之日起便始终强调“自行发电、自己使用、就近并网、余电上网”的原则。采用此种发电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有效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能有效解决电力在一系列升压、降压的长途输电中的损耗问题。此外,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的间歇性为了保障自身用电稳定性,故必须接入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用户供电。基于此,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管理模式与一般的建设工程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故承建单位在合作单位选择以及后续管理工作中,均应打破思维常规,必须结合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的特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后续运行维护可靠性。


2.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中面临的风险类型梳理
2.1自然因素产生风险
        如上文所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原理是使用组件,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基于此,光电设备组件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如此一来,辐照强度的动态变化情况会从根本上决定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以及出力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此外,如果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频繁降雨地带,甚至经常出现冰雹、沙尘暴等极端恶劣的天气,影响发电量的同时还有可能损毁设备。
2.2技术层面的风险
        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置在建筑屋顶或闲置地面。由此导致的技术层面风险为:一些建筑屋顶的载荷相对不足,一旦无法承受光伏组件的其他系统的重力,可导致建筑出现整体性的安全风险。此外,光伏发电系统需接入公共电网,如果系统设计有缺陷,导致接入点电压不稳定,则很有可能电力事故。事实上,由于光伏发电固有特性,有可能出现用电电压低等问题必须接入公共电网来确认用户用电需求及安全。
2.3工程进展及成本管理方面的风险
        尽管EPC+模式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工程承包方式,但事件的本质依然是承建双方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获得收益。基于此,双方都希望在合同约定的期限之前完工。而在EPC+模式下,建设单位实现了设计、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施工、调试、试运行及商业运行全寿命周期负责,从另一个层面考虑,一旦整体规划欠妥,必定会出现盲目加快工程进度的情况,导致遗留诸多问题。此外,如果建设单位在材料、设备、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估算出现偏差或者材料和设备出现价格疯涨,进而出现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则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继而逐渐扩大,导致建设单位负责的所有环节都受到消极影响。
2.4安全层面的风险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单体工程差异化程度大,加上施工人员的能力存在差异,一旦出现施工难度大、危险程度高的问题,则有可能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到位,进而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率。
2.5试运行及商业运行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系统效率至关重要,需要在试运行期间充分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及完善,保证商业运行期间达到最高的发电量。并且在商业运行期间要按期清理组件表面灰尘及周边的遮挡,从而保证发电量。
3.基于EPC+模式提升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
        基于EPC+模式下提升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点如下:
        (1)选择合适的合同结构形式。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整个建设项目负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全部由总承包商完成[3]。在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实践中,总承包商会基于项目管理经验,结合工程的规模、类型、业主的要求,将设备采购或制造、施工、安装等工作分包给其他专业的分包商(但不包含法律规定必须由总承包商完成的部分)。为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常见的合同结构形式分为四种:第一,交钥匙总承包模式;第二,E-P设计采购承包模式;第三,PC采购施工承包模式;第四,D-B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从工程实践来看,以第一、第四两种模式更为常见。但针对具体情况应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合适EPC+承包合同结构形式,有助于在全寿命周期内保证工程质量。
        (2)针对上文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常见风险,有关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具体而言:第一,针对自然风险,应在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充分收集资料包含极端天气、最高水位线、冰雪厚度等,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此外,设计方案中还应包含后续运维方案,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第二,针对技术层面的风险,需提升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后方可运用。第三,做好工程开展期间的组织动员工作。第四,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编制和控制水平。第五,定期举行安全培训,围绕常见安全问题进行科普,提高所有参与人员的安全及责任意识。
结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当前和未来的应用范围将会集中在工商业建筑物的屋顶,且该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由此可见,此种发电系统工程的承包建设不仅注重于工程质量本身,还要关注长期发电量。因此,基于EPC+模式,全面梳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工程自身特性,提供全寿命过程的服务,具备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皓伟.基于EPC模式在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地产,2019(22):101-102.
[2]冉刻.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中的EPC模式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3):261-262.
[3]金迪,王元凯.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2):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