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日常用电和工业生产用电需求量增大,智能电网概念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为国内电网提供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智能电网早已融入全球智能电网发展的潮流中,且开始大规模投入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中心系统,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本文将探讨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现状以及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电力系统
智能科技早已生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逐渐普及。不仅如此,智能系统在我国生产中也充当着取代人工、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角色。随着智能化控制技术逐渐成熟,深入产业实地实践,激起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潮流,智能电网的普及便是其中最好的事例。智能电网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等多个环节,能够完整在当前人工电网操作,实现了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的,其核心在于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
1 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
1.1 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计算机、控制、通信、电气等学科专业知识,进而实现智能化调节管理。智能变电站分为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信息平台两部分,通过导入相关参数和运行数据,实现数据分析,控制对应部件,从而让智能变电站满足实时用电负荷量的准确调控。运维模式包括建设、验收、日常检测、养护、维护等工作,保障智能变电站规范操作,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效率,定期排除故障,确保其安全可靠。
1.2 技术支持
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主要由远程控制和运维系统组成,远程控制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步骤,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分析上传的数据资料,连接变电站控制系统,达到智能管理效果。运维系统偏向于系统维护,利用客户端跟踪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达到可视化管理,防止系统出现未知错误,酿成巨大后果。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与网络的稳定性息息相关,一旦网络数据传输出现中断或丢失,智能变电站无法发出对应指令,由此可见确保系统数据的顺利传输是当前运维模式面对的最大难题。
2 智能变电站功能
2.1 智能控制
智能变电站实现智能控制的技术包括:全站网络结构,一体化监控系统,在线监控系统,智能辅助系统,电子式互感器和关键智能设备。当前采用较多的管理方式为顺序控制,传送的指令以线性方式逐级向下传递,同时控制设备收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后将信息传给下一级。这种单一的控制方式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判断故障所在处,也能随时随地监控不同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2.2 警告功能
智能变电站取代人工电网操作的关键环节在于其系统配置的警告功能。警告功能与变电站的实时监测相联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电站的重点设备及其状态进行监视和监控。除去对必要控制设备的工作监测,检测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外,警告功能与各种报警控制设备相连接,如红外对射报警器、温湿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与此同时与多种开关相连,出现警示信息时可以预先将开关控制在安全状态。另外警告功能还与安全管理功能相连,实时核查用户管理权限、登陆环境等,完整记录用户的操作流程。警告功能是实现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新增的自动化项目,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尝试。
3 智能变电站常见故障
3.1 智能变压器
影响智能变压器运行的常见故障有以下三种:其一,零件漏油现象,变压器表面浮出黑色液体,使变压器设备运行不畅,这种故障往往很难察觉,大多数是通过变压器设备异常工作后检查所得。定期对变压设备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其二,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杂音,变压器在正常工作时声音节律性强,一旦其中出现杂乱的声音,往往意味着变压器零件出现故障。其三,变压器长时间工作后引线容易出现老化、接触不良等情况,这类故障发生几率小但后果严重,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引线接触,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破裂线路。
3.2 智能断路器、互感器
智能断路器的故障体现在接受指令错误,产生分闸或跳闸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接线处老化或安装不合理设备等,当遇到不稳定的系统电压时,线圈处发生接触不良导致断路器的误动。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工作人员需要选择质量优质的断路器,定期维护,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年限。互感器故障分为电压、电流两种,电压互感器故障比较常见,绝大多数是由于互感器本身质量较差和安装环境不够稳定引起。互感器故障发生对整个变电站系统都能带来较大影响,在发生时应立即停运系统,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3.3 智能开关
智能变电站中开关的接触面积较小,反复接触触电能够引发接触不良,造成开关温度上升、接触面积增大,降低系统工作效率。安装开关设备时,稍有不慎容易导致铝材料与铜材料接触,也能造成相关故障,致使系统短暂停运。
4 完善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措施
4.1 设计合理运维系统
智能变电站涉及多个板块,由计算机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维修系统等共同组成,哪个板块的设计都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在设计运维系统时,要有机整合各个系统中最佳方案,遵循智能变电站系统原则,满足变电站功能需求。同时也要完善各个系统中维护养护管理,组织维护人员定期对智能变电站系统进行检测,减少常见故障带给智能变电站工作效率的负面影响。
4.2 建立健全维护体系
智能变电站中维护体系的完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规范变电站运行规程;成立维修小组,定时检测监控系统和参数;排除系统高级软件程序的运转故障。当前我国智能化监测水平还有待提高,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预测,管理人员还要密切关注当前时下最新监控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同步相对可靠的监测软件。
4.3 提升运维技术管理
尽管当前智能化变电站已经取代大部分人为岗位,随着电气设备更新速度提升,智能控制系统操作模式变多,远远超过了以往人为操作效率和准确度。但这并非意味着智能化已经完全取代人工岗位。在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中还存在着人工监控岗位,包括远程监控与日常巡视。工作人员不可因为变电站高智能化程度而对工作内容掉以轻心,相反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提升工作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收集智能变电站运行后产生的丰富数据,通过相应整理后备份存储,为今后运维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料。
5 结束语
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研发较晚,研究条件也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电网需求量增大,数字化技术逐渐成熟,智能行业研发人员逐渐实现电子式互感与智能开关等智能设备的研发,使我国电网技术发展迅猛,各级城市、乡镇电网改造进程加快,生产企业也积极引用智能变电站系统,达到减负增收的目的。智能电网已然成为我国电网安定的标志,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也提前进入全面推进状态。智能变电站的研究人员也不能满足于此,需加大研究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模式,工作人员也要积极提升管理技术,为未来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司志舟,赵明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7).
[2]梁雯.浅析智能变电站预警系统实现的可行性[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
[3]陈敬德,盛戈皞,吴继健,et al.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高压电器,2018(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