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宣传工作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8期   作者:陈勤
[导读] 目前,社会数字化得到显著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挑战,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形式、时效性、人才展露出弊端。基于融媒
        陈勤 万竹琴 吴冬华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1
        【摘  要】目前,社会数字化得到显著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挑战,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形式、时效性、人才展露出弊端。基于融媒体的时代背景,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加强创新,如何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本文就适应江西电建公司战略转型发展的品牌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构建公司的融媒体平台及工作体系展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融媒体  体系  建设  创新  实践
        1  引言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引向深入,我公司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两核心、一重点”发展战略,持续提升能力、打造体系,逐渐由传统电力施工企业转型成为“投、建、营”一体化综合服务企业。新签合同额从2016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亿元;年营业收入从21亿元增长到85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针对公司原有宣传平台“两微、一网、一刊”存在的定位不够精准、时效性不强、互动性差、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受限等不足,将推动公司媒体融合发展、建设融媒体工作体系作为课题,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全新平台,扩大文化理念的传播力和品牌形象的影响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让公司理念和战略深入人心,凝聚力量。
        2  宣传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内容、平台互融共融”的新型媒体。
        2.1 理念先行,实现思想上的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工作,没有思想理念上的高度认同,就不会有行动上的高度自觉。要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在思想上融合,才能逐步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融合,通过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从而发挥出“1+1>2”的集聚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媒体融合发展,为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要使新理念落地生根、变成自觉实践,关键在于公司各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是否深刻,行动是否到位。
        要实现思想融合,就要打好“主动仗”。公司党群工作部编写的《公司融媒体平台建设方案》从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同时,将推进融媒体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统筹策划。整合原有宣传平台,形成权威、综合、统一的新闻发布、文化传播、品牌建设全媒体矩阵。组建融媒体青创团,招募有视频拍摄、剪辑等特长的员工加入,强化新媒体建设。全年推送微信公众号新闻120余条,阅读量超13万;推送微信视频号作品21条,阅读量超100万人次。在各级媒体刊发新闻稿件200余篇,实现了新闻宣传阵地融合发展。
2.2 优化创新,实现资源上的融合
        推进融媒体宣传工作体系建设,要从采编、宣传、报道、内容制作、考核激励等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管理能力,实现从“整合”到“融合”的发展。
        过去,在以传统媒体为主的新闻生产制作过程中,党群工作部、办公室的人员为主要力量,其他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的参与度不高,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合作也不够深入。虽在一些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制作上能够做到同频共振,但资源共享少、联合策划少,平台的受众和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整合党群工作部、办公室的骨干力量,同时吸纳融媒体青创团的新媒体制作力量,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机制,界定工作职责,规范新闻生产流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宣传平台,精干的新闻采编制作队伍,有效的协同机制,实现了新闻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同步传播,畅通了新闻的生产流程,提高了各团队、各环节的协同合作。
2.3 品牌再造,实现影响力的融合
        通过对公司平台进行重新定位,继承其中独特的价值理念。同时对新媒体进行整合和丰富,根据战略发展和受众需求,创造出满足受众需求的多元化信息,打造出“文化交流、视觉形象、战略推广、品牌传播”四张“公司名片”。


        1)整合微信公众号,打造“文化交流名片”
        2020年9月,原微信公众号“江西电建”和“江西电建之声”整合为“智信﹒江西电建”,作为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合力发声。通过统一策划、统一设计,推出了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优秀团队和个人的平凡故事中所折射出的企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阅读量超13万+,单条新闻的阅读量由过去的不足500增长到1000+。
        结合阶段性宣传任务开设的“奋战四季度”专题宣传栏目,先后发布了公司各在建项目的专题新闻,一大批员工及团队的先进事迹在公司上下传颂,“文化名片”为全员鼓足干劲、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油助燃”。
        2)创建微信视频号,打造“视觉形象名片”
        短视频,又称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1分钟(无严格界定)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受众的青睐,短视频带来的红利不可小觑。
        我们剖析了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快手、B站多个受关注度较高的短视频平台的特点以及受众需求,选择了微信视频号作为公司“视觉形象名片”的载体。
        2020年8月,公司正式开通微信视频号“智信﹒江西电建”。首条视频新闻《走进西柏坡,迈向新征程》一经推出,圈粉600余人,阅读量超8.5万人次,点赞数2000余人次。经过4个多月的运营,微信视频号推出了“国庆祝福”“电力奥斯卡”“奋战四季度”等一批视频新闻,平台圈粉1397人,阅读量达27.4万次,点赞数7268,留言368条。其中,视频新闻《奋战六十天,决胜收官年》首日阅读量过万人。
        3)创刊公司杂志,打造“战略推广名片”
        结合传统媒体读者针对性强、流程化运作、便于阅读、保存和交流等特点,对内刊进行了重新定位,致力于打造“专业学习交流、团队深度认知沟通、企业文化传播”的平台。《智信》杂志2020年7月正式创刊,以其可读性、参与性较好地与“智信”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形成了良性互补。
        杂志每季度初结合国家当前形势和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做好策划,同时鼓励员工踊跃撰稿、积极荐稿,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交流氛围,将《智信》内刊打造成为公司全员“共享创新创效新成果、分享行业发展新理念、倡导转型发展新思维、认知转型发展新业态,展现企业发展新面貌”的战略推广名片。
        4)优化官方网站,打造“品牌传播名片”
        公司官方网站是外部客户了解江西电建的窗口,承载着认知企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品牌树立的使命。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我们对网站的栏目设置、功能设计和页面美化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网页改版方面,全面改版后的网站准确诠释公司战略,首页明晰了“全产业链问题解决者、价值创造者”的战略定位,智慧能源(城市)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增设了展示企业战略实施、市场动态及反应企业核心价值观及企业精神的新闻栏目,丰富网站新闻内容及文化内涵,增强网站品牌宣传力。
3  成效及推广价值
        融媒体时代,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公司的自有媒体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传播格局带来的变化,积极融入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建设具有更强大传播力的国有企业媒体,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通过融媒体平台建设,发挥集体创作优势,在文字、图片、视频和多媒体新闻报道中,逐步向体系化方向发展,提高统筹协调和组织策划水平,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是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新闻传媒发展的有效途径。
        搭建虚拟空间的“融媒体”宣传工作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单位、各专业、各板块的协同与融合,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平台资源、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公司“智信”文化和品牌形象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4  结语
        公司融媒体新闻宣传工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创新项目团队在机制创新、品牌打造、队伍建设等方面必须深入探索,进一步实现新闻宣传四大平台同频共振、部门单位上下联动、协同并进,制度体系搭建不断完善,通过形成宣传合力,传播电建声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企。
        今后还将推行融媒体宣传团队的工作例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点评宣传效果、研究舆情动态、部署专题策划等。并通过网络培训、岗位实习、学习交流等途径,使宣传工作者掌握从不同传播载体和终端的角度进行采访、报道的技能,创作出更多新闻精品、文化精品。

参考文献:
[1] 王赫男 . 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探索 [J]. 中国传媒科技,2018,308(11):62-63.
[2]沃尔特·李普曼.阎克文、江红,译.公共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231.
[3] 畅玉珊 .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进展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 20 ( 04 ):91
[4] 张浩 . 网络新闻与技术创新 [J]. 中国传媒科技,2001(9).
[5] 李成强 . 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与工作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