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杰 田潇潇
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32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高架桥随处可见,这些建筑工程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但近年来却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事故,让人们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充满担忧。由此可见,提升施工质量刻不容缓。工程的桩基作为基础支柱,对于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提高桩基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然而,经调查发现,由于很多灌注桩在施工的过程中较为隐蔽,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就需要对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进行详细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桩基的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桩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工程的预制桩基施工工艺中,要完成针对桩基的检查工作以及施工质量的分析工作。只有在这两项工作都得到了正确落实时,才可以防范由于桩基的质量缺陷或者施工工艺的构造缺陷,使得预制桩基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所以从取得的结果上来看,所有工艺使用中都必须要得到全方位的构造。
1建筑工程的预制桩基施工技术
1.1桩基检查要点
桩基检查要点主要包括预制桩基相关参数确定、运输之后的质量检查、对于参数的测量等,要和桩基的专业生产厂家交流,研究相关参数的桩基是否可以制造,如果可以制造时,则需要对该桩基的制作方法、制作预案以及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中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在预制桩体的运输过程,很可能会由于运输的振动以及运输的固定问题,导致桩体出现了一定结构方面的恶性干扰,尤其是桩基中可能会产生的细小裂纹,此时就需要在所有的桩基运输到施工现场时,立即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研究该桩基当前是否可以正常运用。如果发现当前所采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中,对该桩基的处理工作和设计方案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时,那么可确定该桩基不可直接使用,同时要将该信息反馈给供应商,从而确保预制桩的质量可以保障,之后才可以将其经过科学应用。
1.2桩基定位要点
桩基的定位要点处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该桩基的处理工作方法和处理工作工艺,研究当前整个桩基能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所有桩基的运行标准,研究该桩体在装配之后是否存在质量上的缺陷。对前项工作,主要是研究整个桩基的相关参数,尤其是到达施工现场之后,必须要立即投入专业的人员参与检查,尤其是经过测量,分析对桩基中所存在的一些余量,更是需要专业做出修整,如果发现桩基的相关参数和设计标准相差较大时,则该桩体的后续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备用预案处理。对于桩基的具体建设过程,不同桩体的处理方法不同,如某桩基需要采用冲击方式,将其配置到地下区域,此时就需要分析每次冲击之时的桩基下沉长度、桩基的使用方法以及冲击设备可能对该桩体结构方面造成的影响,在得到了所有专项信息之后,可以为后续的系统建设工作提供帮助。
1.3钢护筒安放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土体扰动,很多施工企业在桩基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塌孔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施工人员应首先对桩基周围进行挖掘和清理,然后在合理的位置安放钢护筒。为了保证钢护筒对桩基位置起到支撑作用,施工人员在选用钢护筒时需要选择较厚的钢板,这样能够有效防止钢护筒发生变形。不仅如此,当施工人员将钢护筒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后,应对其位置进行校验,一旦位置出现偏差则及时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后续的回填土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接触钢护筒,防止钢护筒位置发生偏移。
1.4混凝土浇筑
当施工人员将钢筋笼安装固定好后,需要对孔底沉渣的厚度进行二次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不符合要求的钻孔进行再次清理,并在清孔结束后立刻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混凝土灌注操作前,为了保证最终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坍落度进行检测,以保证桩体质量。另外,如果施工人员没能在初凝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灌注工作,则需要加入缓凝剂。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连续进行,还要随时测量混凝土的液面高度。
2控制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2.1建立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桩基础施工的工序前后连接紧密,施工具有连续性特点,为了实现施工的质量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桩基工程的施工符合项目要求,并且工程质量达到既定标准。管理者还应结合桩基工程的实际情况,组建优秀的质量管理团队,将工程质量管控内容细分至各工作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同时加强成员间的合作和交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范,保证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力度,对完工项目及时检验,确认达标后再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检测不达标的工序项目,及时返工整改,避免造成更大的质量问题。桩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工作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使桩基质量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2.2优化预制桩设计
在建筑设计阶段,特别是桩基础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确定桩基础的受力要求和使用类型。若采用预制桩,需要根据预制桩基础的长度、半径和配筋强度要求进行设计;若采用灌注桩,需要根据地质土壤的情况,明确开孔挖掘的方式,是人工挖掘还是机械钻孔,对泥浆配比和护壁压力进行明确设计,确保现场施工的质量,对钢筋笼的形式和质量要求进行明确打样图绘制,作为重要的验收环节节点进行控制,如果建筑周边具有噪声、震动控制,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建筑桩基础设计类型。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还需要明确桩基础的承力桩头的精确标高位置,采用预制桩施工,可以通过采用送桩器和截桩的方式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控制,采用灌注桩则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和边坡支护方式,确保建筑桩基施工质量。
2.3加强材料控制
桩基工程会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材料是桩基工程建设的基础,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极为重要。因此在施工现场应提高材料质量的检测力度,指派专人负责材料检验和管控工作。例如,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若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项目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在灌注施工前对混凝土材料样品进行测试,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标准再投入使用,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也会对桩基工程产生影响,为确保钢筋笼的质量符合标准,应提前做好钢筋的选择、检验、存放等工作,并进行必要的防锈和防水处理,在焊接过程中确保钢筋的顺直度,保证钢筋笼的强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建筑项目有重要的影响,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明确不同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条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桩基的种类和施工工艺,避免技术疏漏影响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桩基施工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悉掌握不同桩基施工技术的特点、优势,提升对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认识,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现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建筑企业的稳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金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31):27-28,18.
[2]李雷,徐军,金海银.对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工艺的研究[J].科技风,2020(29):102-103.
[3]陈隽.小议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工艺[J].建材与装饰,2020(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