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圆
身份证号:4509221989091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是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电力与电网,智能电网技术为电力发展不断地提高运行效率,智能电网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快速发展。但是,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开发,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本文分析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个应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涌现,能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工程 应用分析
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电网的建设越来越成熟,对于维护行业稳定发挥了一些作用,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迎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电能,就必须要提高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比较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相关研究人员比较关注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电力工程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导致相关设备受到损害,所以,电力工程技术水平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对于电力工程的技术必须要做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全面提升建设的水平,才能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同时也能间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电能的需求。
1智能电网的特征
建设新型的智能电网必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环保性,要能够实现电网资源的高效以及循环利用,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环境带来的污染。2.节约资源,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需求及其大,但是现在很多的资源越来越匮乏,在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年代里,只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真正的实现资源节约。3.自动化,电网的自动化可以有效地节约人力与物力,还能够有效地节约故障的消除时间。4.节约成本,电网建设过程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是一旦电网投入运行,则能够为电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合理地节约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率。5. 交互性,能源的提供会形成供需的交互式模式,电力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需求来提供供给,这样才能促进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总体运用
2.1发电过程的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的技术含量很高,他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电能的转化与控制,这样就能大大的降低电能的消耗与机电设备的损耗,极大的提高了发动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当然,在电力工程技术中还涌现出来了一个同步开断技术的智能开关、新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高压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技术的高压变频等一大批高精尖技术。
2.2电源领域的应用
不同的用户,尤其是大用户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电子元件以及电子设备,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求,电力工程技术为了接入智能电网的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电源供应,比如: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定频率的交流电源等等。
2.3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因为智能电网的运营需要一些具备电能质量高、电网工作状态稳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满足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 大批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的新型装置应运而生, 比如 超导无功补偿装置和薄型交流变换器。对于线路较长、输电容量较大的输电工程 , 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直流电的输电方式。而我国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来作为送电和受 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 极大的提高的电网输送的容量, 同时在极端天气下还增强了输电网络的稳定性。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3.1优化电能质量技术
要想提高电能质量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当中的质量应用水平,就需要建立电能质量级别划分制度以及评价机制,这样就有助于评估人员的电能质量,也能够更好地优化电能质量,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来分析供电接口的经济性能,建立双评估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供电质量从而可以达到优质电能的质量要求。
3.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所谓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是指将清洁能源输送到电网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实在微处理以及微电技术的控制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技术的应用建设基础主要是通过高电压输变电进行的。在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一个清洁能源进行输入,以此来提高能源的隔离功能。在这一基础上,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满足这一建设要求,同时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将一些较为先进的控 制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力工程技术进行结合,这样可以通过对于电网中各种参数以及自动化控制进行全面调节。这样才能保证电网运行的整体稳定,同时也能全面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3.3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作为电网运行的关键,智能电网建设离不开高级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例如监视与控制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及用户交互系统。要想有效实现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必须要提高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系统元件必须要全部处于一个开放的通信体系中,这样才能维持系统的正常使用;使用分布式控制及分布式计算;利用传感器、分布式计算主体及通信系统,提高电力交换系统的应用率,从而减少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3.4采用能源的转换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整治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到了2020年,比2015年污染物排放已经少了40%,但是我国的发电主力还是依赖于热力发电,因此大力的开发和利用新型的能源清洁系统,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一个衡量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能源的转化和高效的利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现代低碳能源利用的核心。目前来看,我国比较着重于开发大规模的电厂并网技术。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范围大、运行可靠的光伏发电技术,但是, 我国的能源转换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高的差距。因 此, 我们要加大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进一步研发能源转换的核心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建设中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各种并网技术的效率等。
3.5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首先,线路造价低,节省电缆费用。其次,运行电能损耗小,传输节能效果显著。直流输电导线根数少,电阻发热损耗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且传输功率的增加使单位损耗降低,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中的节能效果。最后,线路走廊窄,其节约的土地量是很可观的。 除了经济性,直流输电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在正常情况下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紧急支援,因为直流输电可通过可控硅换流器快速调整功率、实现潮流翻转。此外,直流输电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电压分布平稳,负载大小不发生电压异常不需并联电抗。
3.6质量优化与能源转换技术
关于智能优化,主要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对电能的级别进行划分,按照判定的方式形成一个完备的机制。在智能网络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的供电接口的方式进行准确的判断,以此来保证供电的效率。同时,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较为全面的改进,使得智能电网建设可以实现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是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电能的需求量以及质量面临着重要的问题,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种需求,必须要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当中,充分的提高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水平,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源.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3):151.
[2]孙荣. 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 数码设计(下),2020,9(10):94-95.
[3]杨忠华.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2304-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