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实施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作者:李左刚
[导读] 教师与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关,教师要认识到教育责任需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而逐步改变
        李左刚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小学 250031
        摘要:教师与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关,教师要认识到教育责任需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而逐步改变,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教师应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不断完善和更新自然教学的实践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生活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科学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原理的认识和分析。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原理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小学科学;实施分析
        前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需要进行教育实践改革。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逐步由单纯注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需求转变为需要多项专业技能的需求。小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实施教学方法,把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学科教学,加强对学生自身科学实践技能的开发,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1小学科学教育传统模式的困境
        首先,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发生变化;以传统教育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即使与以往不同,也只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不能长期实行。所以,即使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运用生命相关的教学方法,也只能借用生命相关的教学方法的外壳,而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甚至对教育实践产生消极影响。长期来看,课堂教学过程会变得单调乏味,这会对全神贯注上课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未考虑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利于科学教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学生和教师对科学实践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问题重视不够。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所需理解的部分答案,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2实施面向生活的教学活动
        2.1生命教育应达到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
        要在基础科学教育中实施生命导向教学,就必须保证生活资料、案例以及相关的生命导向实践活动在基础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以达到教育的主要目的。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促进课堂气氛。唯有如此,它才能与教学本身相结合,提供更多的综合效益,避免目标与形式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教育损失,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
        2.2克服教材的局限,实现更深层次的技能发展
        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满活力。它在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上都比教材和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优势。这既可以补充小学理科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优化甚至改善小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应超越教材的界限,灵活运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2.3坚持适度、数量、及时和适当的原则
        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学课堂中科学教育的一些不足,因此,必须尊重系统、及时和适当的原则,并考虑到小学生的班级、性别、性格和家庭状况。生长环境是指让小学生参加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和创造实践,避免“萌芽”或过分限制小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的影响。


        3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生命教学策略
        3.1整合小学科学目标和面向生活的教学思想
        为了真正有效地教授课程知识,教师所做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建立在有效的教学目标之上。所以,确定小学理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小学理科教学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生命化教学思想,确立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使小学科学教学更注重生活化,促进生命内容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但在确定课程目标前,教师还应充分了解所学的原始科学课程,掌握课程要求,并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以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
        以小学科学《我们知道的植物》为例。首先,让学生学会用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其次,教会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鼓励学生自认植物,简单地描述其特征。教授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将课程目标进一步优化及扩充,例如: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种植植物,鼓励学生了解植物能美化生活环境。在有效整合课程目标、以生命为导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
        3.2将以生活为导向的教材纳入小学科学课程
        学龄儿童一般对学习实时、有趣的内容感兴趣,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科课程更丰富、更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课程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科学知识,让学生为学习做好准备,或者把与科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整合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教学实例的适用性,以保证生活实例的选择与教学的相关性。另外,教师应该将课外教学图片、视频或其他相关内容展示出来,丰富和优化原始的理科课程内容,然后通过直观的生活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
        以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为例。为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从生活中挑选一些与植物相关的图片,或利用课余时间,每日用录像机录下校园内的几种植物,以捕捉植物的生长状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生活中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正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教学图片、视频及其它相关内容,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形态及特征。老师可以提供具体植物的例子,比如在校园里选择一棵简单的芒果树,然后用它作为例子来说明。透过亲身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己更熟悉的植物名称、特征及形状,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体验感与成就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改变教育思想
        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时,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的转变主要要求教师对新的教育改革有深刻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方向。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把教育的重点从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避免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学任务中引起新的教育注意。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不可想象的,必须完全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到学生的意见,而且总是遵循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融入实际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指导学生,面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关键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全面学习,从而实现教育思维的创新。
        结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的总趋势,它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大鑫.让科学扎根于生活——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9(15):69.
        [2]王建康.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9(14):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