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巧练,让习作教学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作者:廖晓红
[导读]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
        廖晓红
        福建省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三明354400    
        摘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做美的生活发现者。在新理念的背景下,教师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要给予充分表达自由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多写巧练,让每个学生乐于习作,成为学生体验表达生活的实践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策略
        习作是小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一个重要的形式,是学生回归精神,体味人生意蕴、情趣的结果。可时下还是有很多学生害怕习作,冥思苦想,无从下手,想到习作就心寒。如何让孩子多写巧练,善写乐写,让习作教学活起来呢?笔者认为:
一、观察生活,言之有物。
        生活就是学生习作材料的源泉。现行统编教材许多篇章都是作者在生活亲身经历中,认真地观察感悟所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身边人们的生活,体验生活,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社区、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观察,去体味,把活动中看到的景、人、物、事等叙述下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地抓住观察的最佳时机,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近观、远瞻、粗览、细察或如何关注个体和细节,抓住事物的主次,有意识地引导观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思想,发现社会生活中美好东西,体察入微。在心中不断地知识积累,厚积薄发,信手粘来,下笔成文。
        好奇、爱动、喜欢玩耍是孩子们天性。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把教材文本的情节内容的装扮演绎一遍,又让学生练写。注重把同学表演的各种表情、动作及角色之间的对话,尽量用上课文相近字词,一一记述下来。这虽不能对课中的每个故事情节都进行表演,一一叙述,但可以截取某一片断,一个细节,一件事,一个人作为训练点。如《桥》一课,教师让一人扮演老汉,一人扮演“小伙子”,进行过桥前情景的再现表演。表演之后,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听到的,结合自己心里想的,把课文中的表演的内容描述写下来,加上一些简短的句子进行点评。这种训练,既突显阅读内容进行练笔效果,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巩固,梳理及运用的综合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此外,统编教材中还有许多句段训练,可让孩子先演一演再来写一写,能加深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做到言之有物。
         二、“百字”入手,多写巧练。
        “百字”习作指的是简短练习。它充分鼓励孩子们及时把自己的平时见到的人、物及事,景,简单地记写下来;百字式的习作对学生语言表达形式,记写的格式并没有强硬的规定。只要在描述记叙,即写人、叙事、状物、描景中,想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好,如何写就怎样写;能有几百字以上即可,进行每周一记,让孩子变得喜于动笔,乐写且善写。百字习作有以下好处:一是精悍、短少。一篇习作中多则百来个字,少则几十个字,不会让学生感到畏惧为难;二是表达形式不拘,可以是散文,记叙,说明,也可是随感、杂言、评语、小诗等;三是新颖、活泼。可对自己的课本戏剧重新描述,也可对身边发生的事,当天自己就作出记叙,也可学完课文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等写读书笔记,也可是校内或校外的新奇事等等积累自己习作的素材,便于延伸拓展。百字文在练写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将其扩写,改写为一篇千字文。进行拓展后,学生就会变得像位巧妇一样,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素材:或抒情、或议论、或叙述,随心所欲,胸有成竹,不再畏惧为难;四是适合展示。

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自由轻松地进行交流,学会倾听别人,叙述自己,把主题特色作品或者习作张贴在自己的教室里,展示学生文釆,让别人去欣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三、感性具体,凭图促写。
         通过观察某一幅画面或图像,把它们所画的内容叙述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如:每册教材的封面内容都很丰富,在学期初让孩子观察封面,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自己的想象,把封面故事写下来。如六下这一学期,教师结合第一单元的"民风民俗"主题教学,让孩子观察封面,写下封面所蕴含的故事。学生积极主动,习作也写得生动、细致。除了让孩子看画,也可画画,先画后写,以画促写,把画上的内容进行叙写。宋词《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根据诗词中出现的景物作画。画好后,再让学生改写习作。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绘画能力,又培养了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先画后写,可以从易入手,先画单项物景,再联想。如画一棵柳树,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柳叶是怎样的?它如何成长?抽出枝条后它的形态怎样?冬天会落叶吗?再联想描写柳树的诗句,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就十分充实。其次,从单体到综合画入笔。如执教《草原》一文,画初入草原的这一场景,让教师带着孩子从远到近来进行绘画联想:天空下清澄澄的,蓝得透明,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地。草地上有什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在这里干啥?引导学生想像,作者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如何?这样画画按一定的顺序,从上至下,或由主到次来叙写,从人物描写到四周的风光景物,再加上各种人的动作和言语,内容充实丰富。最后还可以进行游戏欣赏,写出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这些综合的练习,达到以绘画促写的目的。
         四、自评互评,赏析增趣。
         特级老师于永正曾经说过:对学生进行习作评价,是教师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的一个点睛之笔。在每次讲评课后,老师一定要分别挑选上中下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习作。优等要挑选达到全班的三分之一,由每位讲评学生亲自诵读,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聆听。要以新、奇、趣三个特点,作为学生语言表达基本功习作评分标准。学生认真聆听后,师生共同听取反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为这一部分习作进行定级,多一些对学生表扬鼓励,对那些有所进步的好习作,加以肯定,千万不能仅仅表扬几篇好的,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全班同学的习作都能够得到真正充分赞扬认同。
        其次,教师一定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自己的知识水平去正确进行习作评价。对于学生所表达习作内容,要在他们予以肯定的基础上,再给予他们提出一些具有建议性的学习指导和习作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习作有了更多借鉴。这样一个学生习作如果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肯定,那么习作的兴趣也就一定会有所增强。在平时的习作指导与习作评议中,要求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组织开展习作文竞赛,报刊投稿刊登发表,编辑习作选集,公示张贴优秀习作,公布优胜者名单等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提高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做到每一篇习作在思想心灵中安营扎寨。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笔端发真情。
    总而言之,学生的习作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情感亲历体现发展过程。教师要正确地使用恰当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易至难,使得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让学生在一片习作的天地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陈小倩.微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3)
【2】唐广平.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J】.新课程(中),2018(1)
【3】 刘爱玲.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有效措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