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唐贵仙
[导读] 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唐贵仙
        重庆工程学院
        摘要  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的培养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开。为了深入学习和实践习近平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劳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必须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努力建立“大思想政治”格局,促进课程思想和政治构成。以中央政府为主导,以思想政治为主要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进行思政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引言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目标、任务。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因为传统的思政课覆盖范围不全,效果不佳,需要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融入思想和政治因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和全课程的教学形式。把各个学科与思政课进行有效的融合,产生协同效应。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投入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育人和全方位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创新性,充分利用政府的作用。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建设,有利于加强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思想,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中国梦。
         一、跟随党中央的脚步,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政治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的报告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中央的政治思想指导着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意识形态和政治建设的核心指向过程意识形态和政治进步的方向。课程思想政治的创新建设必须紧紧跟随党中央的步伐,始终保持与党中央思想的一致,不论是在政治地位、政治方向,还是在政治上的核心、政治原则中。
        发展方向接近中央政府的速度。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党中央的指导下,跟随党中央的步骤,确定党中央的目标,始终与党中央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学生思想的进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坚持人民教育与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坚持人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原则,对于人力资源、思想意识和政治教育,需要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意见规定了教育过程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以及方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力和政治思想都具备的优秀人才。在课程中,教师将各种课程与德育相结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变得更加人性化,学会以人为本,将学习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进行科学调整。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协调,不仅要避免专业过程的思想政治,而且要避免对意识形态和政治过程泛化的产生误解。
         二、以思想政治为主要教学内容,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德育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的核心,课程思政的内容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分开。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由于缺乏道德精神,会导致价值指导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冲突。要把思想政治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他课程和思想政治学科可以朝同一方向发展,形成共同的力量,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
        每个课程都包含思想和政治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误解,即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图谱是思想政治进程的责任和任务。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专业课程的老师仅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述,学生仅看中分数并关心成绩。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没有得到正确实施,有必要继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到学生整体提高对文化知识、思想和道德之间的认知,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继续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课程思政的建设旨在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多学科的努力来培养优秀人才,所有专业都具有德育知识,所有科目都具有德育功能,每个专业和科目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掌握基本规律,采取主观能动性,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发掘德育的功能,整合了思想政治因素,促进了各个过程的方向一致,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三、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先进性
        教师是解决困惑的讲师,教师是教学的基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引导作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全体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全体教师的道德教学都是密不可分的。
         (1)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道德建设
        教师是良好的道德实践者、拥护者、继承者,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组建教育团队的一系列重要演讲中说:“有必要组建一支具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扎实的知识和富有同情心的高素质、有能力的教师团队。”教师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将其行为转变为最有效的道德教育语言。必须具备取得思想和道德成就,成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榜样,能够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2)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形成
        首先,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课程知识和道德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在根据绩效评估对学生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要着重于学生的思想理解、实践技能和素质发展,并坚持多学科评估和开放性评估。结合和创新课程评估。将思想和道德表现作为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想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的重要标准。最后,开展活动,例如在课堂外,在学校组织道德知识讲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重视对学生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改善思想和道德教学的方法,从而在这种环境下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四、以课程为主,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原则性
        课程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没有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建设也不会取得好的结果。仅当详细分析具体的教学过程,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规律,理解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及指导道德价值观的功能时,课程思政建设才能更有效的完成。
        需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不合理,“课程思政”的功能将无法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并影响了课程的发展、课程的思想和政治进程与实效。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服务于决策部门的课程学习计划,制定教学目标与任务,确定教育的选择范围和学科以及教科书。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共同发展,科学地形成了各学科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促进了该学科的思想政治学发展。
        简化课程教学。从表面上看,课程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组织和进行的。从现象中看本质,可以看到教职员工、教授和老师共同组成了课程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职办公室充当课程教育的领导者,每个部门充当课程教育的管理者,教师充当课程教育的主要从业者。在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课程思政的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加强引导,紧跟党中央的领导,以课程为主,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高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高校学生的整体素养情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加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进行完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蒲佳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19.
        [2]郭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优化的提升策略[J].神州,2019,(21):138.
        [3]李瑛.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27):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