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淄博市淄川区昆山学校 25512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听,这是昆山学校每日清晨的经典诵读,孩子们用清脆、动听的声音唤醒了一个个美好的黎明。
《弟子规》中的很多思想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儿童进行美育。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弟子规》?中的美育观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孝悌美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1-2个孩子,所以,孩子成了大人眼里的宝贝。大部分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不知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辛苦,不知道“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的艰辛。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让他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
《弟子规》突出强调“孝”“悌”二字。“首孝悌”,即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开始,培养起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这是因为,孝的教育、培养,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如果恩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而且,把孝悌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
《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它规定了孩子在家中对待父母、长辈应有的态度,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更好的规范孩子的行为。
二、生活美
美是生活,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严谨的生活态度就是儿童生活美育精神的一种提升。《弟子规》认为,应使儿童养成生活有序、珍惜时间、讲究卫生的习惯,这是《弟子规》所蕴涵的生活美。
《弟子规》中对小学生行为举止、穿戴,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步从容,立端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即是要小学生做到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按照指定的路线排队上学放学,上下楼梯靠右行,衣服的拉链要拉好,见到老师领导要站好再敬队礼。这些秩序与社会生活美是息息相关的。注重生活细节,不仅有助于形成自身的威仪,还能逐渐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弟子规》认为,“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做事无条理、生活无序、东西乱堆放这些行为是应当坚决摒弃的。我们学校从小处入手,注重对学生细节方面的培养,如对于班级里学生的物品的摆放要求十分严格。每一个班级都为学生配备了一个小橱子,同学们的外套都要叠整齐放进去,水杯要放在统一的水杯放置区,桌面上只能放学生的书本笔袋等,并且书本统一放在桌子左上角,笔一定要装进笔袋。每一张桌子都要摆放在规定的桌线那里。废纸放进专门的回收废纸的箱子里。一走进我们的教室,给人干净整洁清爽的感觉,这种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生受益。
《弟子规》还认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晨起来,要洗脸漱口,大小便以后要洗手。如果你不刷牙还有口臭,别人还没靠近你,就开始轻视和排斥你,你还怎么跟人交流?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条件。我们学校设立了“红领巾监察岗”,每天都会有专人负责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等。《弟子规》中的要求可以使小学生形成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及自幼就勤劳向上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诚信美
《论语.为政》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很容易迷失自我。
所以《弟子规》倡导在诚实守信,见贤思齐、对人仁慈等方面的美育感化,强调做人要讲信用。《弟子规》上讲:“凡出言,信为先。”开口说话,诚信为先。这是教育孩子从小要言行一致,不说假话,要说真话,真诚待人,童叟无欺。做人要诚实、守信,欺骗与胡说都是不可取的。虽然 “绝假纯真”,不会弄虚作假,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孩子会因为虚荣,或者害怕,有时也会说谎。如果儿童一旦有说谎的坏毛病将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弟子规》不仅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而且强调从儿童时期就要将此作为一种最初始最经常的道德情感体验,以形成一种“自觉自动”的行动方式。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勇于承认错误。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信人格的养成意义重大。
小学美育靠的是什么?不是单纯的说教和灌输,而是靠熏陶、感染,靠潜移默化,靠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感受。《弟子规》蕴涵着学生所需所能了解的和谐美。用《弟子规》的和谐美熏陶儿童的思想,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触动儿童的心灵,才能在她们心中培育出美育之花。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足以证明古圣先贤遗留下来的智慧、经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