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肖成山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创新的环境下,所有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都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肖成山
        湛江市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  邮编:52408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创新的环境下,所有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都进行了完善和创新,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养的建立,初中数学把“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充分实践到课堂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数学逻辑判断技能,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解决技能,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建立。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实践
引言:“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重点都是根据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工作实施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综        合学习能力的建立。曾经的教案准备工作,大多采取复制粘贴,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融合而构建教案,进行教学工作的实践操作。“学案导学”内的“学案”是指教案依照学生为主,根据其特性和特点构建学习目标,并且进行重难点的划分和教学,合理化的设计教学流程,“导学”指的是对应的实践方案,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关系,从而帮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促使教学效率的优化。
 1、“学案导学”的主要特征
其一,对老师的引导比较注重。“学案导学”依照课程实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中进行自主学习操作,期间,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一起探讨并且完成教学要求。这个操作改变了老旧单向方面进行授课的策略,将被动接收知识转化为主动分析和探讨,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效率。其二,灵活的教学构建。课堂的教学形式存在多样化,主要区别为教案准备、构建环节,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教学流程更加顺利的进行,并且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课堂融合,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对问题与课程习题进行完善,用于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弱。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
2.1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答疑解惑
        学生应该把学习的知识点实施分析和总结,对于很难的知识点结构,及时的登记和询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充足的肯定式教育,不断深化挖掘学生的自主应对问题的技能。进行课堂日常教学的时候,老师需要将时间进行合理分化,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和研究分析,最后实施教学总结。
例如:进行小组划分,6人为一组,让每个小组探讨出一个大家都无法进行解决的问题,最后老师实施总结和归纳,将所有问题进行呈现,让班级所有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如果大家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决,最后再由老师统一回答,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可以最大化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认知,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进行)分析和比对探讨(后),(学生会)将理论知识充分吸收。


2.2针对式解答,课程归纳
        合作探究操作完成后,如若发现学生对知识重点内容掌握不够清晰的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再次将较难理解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个时候,老师不可以直接将答案告知,需要主动的引导,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自己的不断分析和探讨最终获得答案。
例如:进行“正数与负数”的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因受小学知识点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正数的数值大过负数,并未深入进行实际的理解,只局限在数据表面的理解层面,在这个时候,老师进行教导期间,不能单一的进行教授“数字前(带有)负号的,表明此数值很小”,老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和事实物体进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正数与负数”的理解。如;海平面以上500米以及海平面以下500米的相关数据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不能片面(地局限)在书本上进行正数、负数数据的理解教学。
2.3知识延伸
在知识内容的延伸期间,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引导教学,例如:教师帮助学生实施知识延伸的期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解题过程中所采取的实践计算技巧以及知识点进行回顾,进一步深化知识的理解,并且扩大其思维模式。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期间需要考虑的问题
新课改重点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思想理念,尊重了广大学生的具有社会意义主体地位。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始终一贯坚持以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德育目标意识为主,教师进行辅助教导,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工作的实施。第一,在教师授课的整个环节,适度地使用了学案进行教学,达到了对于学案教学效果的适度最大化;第二,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提问和思维,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进步。教师通过充分科学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结束语:通过细化认识和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特点,我们可以充分掌握此项教学策略的优势,“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存在双面性的特点,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有优势也有劣势,所以,教师应该保持教学工作的严谨,树立正确的教育引导观念,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思维价值观念,增强其勇于创新的思维走向,采取最科学合理化的数学实践策略,依照教材进行实践教学,按照学生为主进行合理化的施教,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从而增强课堂的实践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齐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2):9.
[2]于晓军,张有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2020(52):80-81.
[3]寿克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63+65.
[4]曾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