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朋
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受我国应试教育所影响当前教育教学中还存有诸多问题,这也使当前学生课堂学习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遵循核心素养的理念将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提升上去,以此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进而构建高效初中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创新更多新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背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时间一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这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课堂教学形式化。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形式化的现象。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美观度,如PPT的展示,重效果轻内容,直接导致教学内容与技术应用过程的脱节,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另外,教师对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评价有时也只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不是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2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2.1更新教学思想,提升专业素养
当前互联网一直都在推动传统教育的变革,并不是完全否定数学教育,教师要完善互联网+教育的认知,及时更新以往的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教师观。借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调查可以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也没有直观形象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的思维并不能从直观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并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提高教学效果,互联网能给解决以往教学中的困境。教师将互联网与以往的板书和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还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直观形象的形式传递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也能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同时,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并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也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做好互联网教学的准备,精心备课,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2因材施教,保证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指班级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的搭建都会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实施统一的教学指导,就很难让班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一致。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地尊重班级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图形的相似》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班级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他们在理解与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与特征时,教师就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探究与分析,高效地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特征与识别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计算。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让他们能够紧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以逐步加强他们对相似多边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形状相同的图形,让他们可以先初步地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理解相似形的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都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以此达到班级整体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3拓展教材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拓展教材知识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欲望与动力,那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以教材基础知识为基础教学,然后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基础知识的拓展教学,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为拓展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比较熟悉的范围内独立思考与探究,逐渐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能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知识,利用自身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可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论证,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对《一次方程组》章节中的《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正确判断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与探究,更全面地解释出二元一次方程极其解、意义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判断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那么就科研选择银行存款、算利率的生活素材,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带学生参与到银行存款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把课本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理地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2.4开展数学小组的探究活动,提高初中生应用分析的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之一,符合学生未来综合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情境:小明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玻璃,将碎片图展示给学生,提问能不能带图中某一块到商店做一块与原来三角形玻璃一样的玻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动手合作,只给学生一个条件,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在黑板上展示。教师之后通过几何画板为学生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第二个活动:只给两个条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各小组自行探索,找到突破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在黑板带上展示,再观察几何画板动画,最终得到只给两个条件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小组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探究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应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改进教学方向和实践,这将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也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与知识能力,更好地体现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珺.基于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变式教学[J].上海中学数学,2019(06):9-11,26.
[2]李占武.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之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7):135.
[3]陈微春.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