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盼盼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 718400
摘要:传统教育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迫切需要展现个性化的开放式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美的教育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气质,展现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可以丰富数学教学,改变传统刻板的数学思维。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意义和途径一一分析。
关键字:小学教育 美育
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且乏味的课程,对数学的热情很低,没有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数学这门学科从小学甚至到大学都要学,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应该给学生贯彻一种独特的数学思维,就是将美育与数学挂钩,从美的方向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时渗透一些美学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加强美育教育,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阶段。在小学,考虑到年龄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在数学中加入美育的培养,不仅不会耽误数学教学,而且还会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在讲解数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不仅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还会提高课堂的效率。兴趣是学习最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只有学生热爱学习,才能产生强大的持久的求学劲头,从而创造无限的潜能。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对数学进行美学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对美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能力,为学生带来无限喜悦。
2.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美的感悟
一般提到美,大多数人会想到音乐的节奏美,体育的线条美,美术的画面美这些属于文学类的美。而很少人会将数学与美挂钩,许多人发现不了数学的美。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听音乐时遇到舒缓的节奏会闭上眼睛静静感悟,会站在一幅名画面前默默沉思,而面对数学时却不会这样。因为数学是一种客观的学科,而音乐美术是一门主观的学科,受作曲者和画家的心情会出现不同风格的作品。所以学生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悟数学的美。数学的美有:数的美,一像火柴细又长,二像鸭子水中漂;对称的美,正方形长方形的中心对称;比例的美,家中窗户的黄金比例等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途径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严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探索数学就是在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小学数学渗透美育的途径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种思维情境,把数学与美育相结合,使学生学习数学变得简单容易。
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数学的美,从数学内容看,有公式美;从数学的思维看,有简约美;从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美和和谐美。
1.在公式的简洁中渗透简洁
数学拥有较长的历史,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发展数学的独特之处,就数字来讲罗马数字中国数字和古印度数字各不尽相同,每种数字都代表着各个国家的历史以及审美的差异。而现在大部分国家都采用阿拉伯数字,将数字统一,可见数学是一个跨越国度的学科,这就体现了数学中存在的简洁美。数学中的简洁美不止体现在此,还体现在一些公式的运用。例如:周长等于边长乘四,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乘以棱长的平方等等。数学的简洁美,体现在方便快捷,体现在数学概念是精炼的,数量关系是绝对的。
2.在图形的对称中渗透对称
对称美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美,同时它也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对称给人一种和谐整齐的感觉,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在寻找对称美时,可以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对称图形,例如像长方形一样的对称图形有窗户、门、凳子。正视图像圆的对称图形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物体。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也是轴对称的,例如蝴蝶,蜻蜓,螃蟹,蜘蛛,只有一些少数的不规则的动物,不是对称图形。在建筑中中国古代的建筑讲求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所以很多建筑都是对称的。例如北京的天坛、故宫等著名的建筑物是对称的。
3.在数的整齐中渗透和谐美
美是和谐的,是数学每个特征之一,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比数学有更清晰的和谐性。在奇数和偶数中,1、3、5、7等的奇数和2、4、6、8等的偶数相邻的各个奇数与相邻的偶数之间相差二就非常严密的和谐性。和谐美还体现在图形上,比如一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组组成的,圆柱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和图形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将单个的图形重新组合起来,就可以组成另一个图形,这就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和谐美。
结束语:
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数学中存在的美,那么数学学习的体验就会变得极其轻松,会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数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事物具有两面性,在数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改善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美学的欣赏能力。探索美,发现美,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小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融入美育教育[J]. 考试周刊,2020(72):85-86.
[2]汪清阳.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新智慧,2020(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