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福州金山中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函〔2021〕1号),该“通知”在“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的相关要求”中首次列有班级合唱项目,要求“演唱班级须是成建制普通教学班级(仅限中小学甲组),人数不超过50人(含指挥和伴奏),指挥和伴奏应为本校教师或本班学生。”班级合唱正式进入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这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意见》明确提出:“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未来将有更多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能够有机会登上全国艺术展演的大舞台,艺术展演能够真正面向人人。
【关键词】班级;合唱;普及化
《通知》很快引发一位一线线教师的吐槽:“何为‘班级合唱’如果不能规定、界定、划分清楚,没有规矩,就会走样!所谓‘班级合唱’就是一个原模原样的行政班,没有为了合唱比赛加进来其它班的有特长的学生的原有班级。如果是年级组合或学校组合的‘班级合唱’赛还不如没有的好,因为作假的‘班级合唱’会带给基层错误的导向和价值判断,带来的是不诚信和不真实。”此种担忧不无道理,当然,更多的教师认为“建制班级参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回归课堂普及!”教育部以学生艺术比赛参赛形式的变化,再一次强化了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验的导向。作为一线教师,要看到国家艺术教育的导向,将“面向人人”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实施。
一、班级合唱教学是“减负”“减压”的具体实践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可避免存在心理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学习压力大等现实问题,班级集体活动也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班级合唱教学在众多学科之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驱逐疲惫、放松身心,从书本知识与考试的压力之中短暂解放出来,让紧张的学习得到更科学的调适,心理学的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开展班级合唱教学,能显著降低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从容应对繁忙的高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班级合唱普及化教学要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
班级合唱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少。以班级建制开展的合唱活动,难免存在极少数学生“零”基础、“无意愿”的情况,部分学生因为存在声音基础条件差、发音不准的问题,又未能得到及时、科学的矫正,进而对歌唱没兴趣,被动歌唱。班级合唱要求人人参与,就必须针对所谓的“五音不全”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如辅以“音高(口型)手势法”、“同桌互助法”及“对比聆听法”等,让基础弱的学生也能参加音乐学习,学习歌唱,在歌唱实践中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教师积极关注和有效帮助少数关键的歌唱弱势群体,能够让所有学生真正进入合唱的音乐殿堂,实现人人参与合唱音乐实践。
三、红歌是班级合唱的永恒的主题
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学生的需要。红歌多为群众歌曲,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一般音域不宽,学生耳熟能详,演唱难度不高,适合班级演唱。这些红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起了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以红歌为主题,立足音乐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合唱教学并进一步延伸为校园艺术比赛活动,感怀历史岁月,铭记英雄功绩;讴歌时代新篇,畅想美好未来。
以红歌为主题的班级合唱既能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启发,也能充分展现中学生对艺术魅力追求的良好精神面貌,各班级的歌唱艺术表现各具特色,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文化生活,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至真、至善、至美”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
开展以红歌为主题的班级合唱普及化教学,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的通知要求,落实学校艺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它立足班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艺术教育普及化在学校的有效实施。
四、增强同年级班级合唱的竞赛性
班级合唱在突出班级个性的基础上也可以增加合唱的竞赛性。在艺术表现方式多样化的指导方针下,合唱活动激发了班委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了各班学生的特长。为增加艺术表现感染力班级合唱的表演方式可以很丰富,也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如有的班级学生自己设计主题词,表演时由后排学生高举,彰显教育主题;多数红歌合唱适合加一段朗诵,表演时用歌曲的主题旋律作背景,学生朗诵歌词进一步渲染歌曲情绪;对有器乐特长学生的班级,教师加以辅导,帮助学生组合小乐队为歌曲伴奏,这又是一次生动的音乐实践。
在合唱音乐艺术处理上,结合班级合唱的实际,有些班级可以有简单的声部,更多的班级是强调横向的处理,如为歌曲《大中国》加个散板的引子,间奏部分加入学生喜爱的Rap,第二段使用简单的大二度转调,为音乐提供辉煌的效果;轮唱、弱唱的运用,可以加强两段歌曲的强弱的对比,如老作品《游击队歌》和《保卫黄河》,新作品《祖国不会忘记》;速度变化的运用,如《不忘初心》尾声放慢使得情绪更加坚定,《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尾声的放慢与拉宽则营造出微山湖宽阔与美丽的意境。这些音乐表现处理手法,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实践和修改,在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了审美体验。
设指挥奖与伴奏奖,可以进一步加强班级合唱的竞赛性。要求指挥和伴奏为本班学生,为音乐特长学生创造艺术实践舞台,让班级合唱活动扎根“班级土壤”,凸显班级特色,也进一步增强了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小结语
立足课堂的班级合唱为学生“人人参与”艺术体验提供了平台,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德育情感体验,养成学生合作意识和健康情感。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锻炼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是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杜祥林.《班级合唱合奏,一个都不能少》《中国音乐教育》2018.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