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丽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本文对上海市综合医院新城区扩建发展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的设计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总体布局、分期建设、模块化医疗单元、特色学科中心模式、医教研一体化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综合医院新城区扩建设计的侧重点和思路。
关键词:新城区;综合医院;扩建
一、上海市综合医院新城区扩建发展的需求
大型综合医院随着诊疗规模的日益扩大,原有的医疗空间已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再加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医疗设备的快速更新迭代,这些都给现代医院建筑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其通过不断地更新完善来满足现代医技科学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大型综合医院会一直处于一个医疗功能日益更新,规模不断扩张的生长过程,而改扩建则是现代综合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型综合医院大部分位于市区,而城市的郊区很少有医资丰足的三甲综合医院。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规划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空间狭小,发展受限的情况,难以满足诊疗、科研、教学的要求,综合医院的发展和扩张受到很大限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郊区经济日渐繁荣,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原来较为贫瘠的医疗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郊区居民的需求,市区和郊区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此背景下,很多大型综合医院在原址不断改扩建的同时,也选择了在远郊、新城区建立新的分院来作为医院更新发展的一种方式。
同时,综合医院在新城区扩建,还优化了上海市公立医疗体系的结构布局,促进基本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均衡,郊区居民乃至长三角地区居民也能更便利地享有优质医疗服务。
二、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设计实践
1、工程概况
上海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医院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床位数450 张。由于位于市中心,周边都是居民区,没有医疗扩展用地,随着医疗服务量的逐年提升,现有的建筑空间容量不足,布局欠合理,科研、教学用房紧缺,相关配套设施受历史原因、场地条件限制,问题重重,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通过本项目的扩建,将主要医疗功能迁移至嘉定院区,包括大多数门诊医技、650 床住院及部分教学科研用房。
项目位于上海市嘉定新城东区,兆年路以东,澄浏中路以西,乐宁路以南,荣联路以北。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91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04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2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4540平方米。
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立足海派文化精髓,以国际化的视野,凸显江南文化传承;沿袭中医所讲究的气、形、神统一的内在精神逻辑,整体调和,天人合一,以虚实反应阴阳,以建筑融合自然。
项目建成后,嘉定新院将成为中医西医协同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先进、具备综合医疗保障能力和临床科技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临床教学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建立重大、疑难复杂疾病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和上海海派中医药传承基地,服务范围将辐射长三角地区。
.png)
图1 总体鸟瞰
2、新城区扩建设计的侧重点
通过本项目的设计实践,笔者总结了中医医院新城区扩建设计的侧重点如下:
(1)、利用郊区用地优势,庭院式总体布局打造生态医院
新城区的扩建相比于城市中心区的扩建,用地面积充足,也给了设计更大的发挥空间。医院总体采用天圆地方,内圆外方的建筑形式特征,外侧的方形界面呼应城市,沿着道路形成城市形象;内侧的曲线界面包容自然,创造建筑和环境的相互渗透。建筑形体以规整的方形体块,契合内部的医疗功能;用柔美的曲线空间,将门急诊、医技及住院串联成统一的整体。
项目总体布局中着重突出生态化环境理念,将绿化当作体现这一理念的重要角色。处处展示优美绿化环境对医院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的作用。通过设置大小院落,使每个医疗单元都被景观庭院所包围,每个单元空间都有自然采光和直接通风,塑造苏州园林般的“庭”、“园”、“院”、“囿”,打造花园式的生态诊疗环境。 按入口广场、中心绿地、景观内院、下沉庭院、屋顶绿化、周边绿带进行分层次设计,处处见绿,景观均好,将自然的环境上升到生态环境的层次。通过庭院式的总体布局来提升嘉定院区医疗环境的品质,将人文关怀、绿色理念融入到总体规划设计中,为患者创造疗愈身心的新型医疗环境。
图2 下沉庭院景观设计
(2)、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
为迎合未来嘉定医疗园区整体远景规划,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从东南向西北,由动到静,将南侧东侧作为医院一期的集中布置区域,整体场地南侧设置门诊、急诊、办公,北侧设置住院楼,中间为医技,相互串联有机整合。留西北角设置园林景观,同时作为二期发展的预留用地,可便于日后扩建医技楼和教学科研中心。两者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又可实现远期相互联系、资源共享,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模块化医疗单元,可生长的空间结构
门诊楼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化医疗单元矩形,中央设有内院。内院的尺度在各个不同的楼层略有变化,既改善单元内部的采光条件,又将传统的院落空间结合在医疗模块中,也打造了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模块单元内部空间可根据需求自由划分,每个模块可以作为门诊的各个科室,也可以作为急诊、医技等功能空间。 模块内部分区明确,患者一次候诊区、二次候诊区、就诊区,与医护人员办公区等功能分区明晰。模块朝向医疗街的一面设置入口。入口门厅设置一次候诊区及护士站;一次候诊区正对景观庭院,通过庭院景观创造良好的候诊氛围,舒缓患者的情绪。患者通过一次候诊区进入二次候诊走道,达到人流高效管理的效果。诊室后侧设置医护走廊,使医护人员流线与患者流线完全分开,减少相互干扰,做到医患分流。 模块内部及各模块衔接部位,设置竖向交通、卫生间等辅助功能。
模块化医疗单元的设计模式建立了一种设计准则和方法,体现了现代医疗空间设计的条理性,提高医疗建筑的综合运营效率和高适应性,是一种可生长的空间结构体系,便于项目远期扩建发展的需求。
.png)
图3 模块化医疗单元
(4)、强化特色学科,采用重大疾病诊治中心布局模式。
随着社区医院的普及、门诊预约化的发展趋势,重大疾病集中在郊区部治疗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嘉定新院按学科中心模式布局,学科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中心:以重点学科群构建的临床医学中心:儿科中心、神志脑病中心、肿瘤中心、骨伤康复中心。以疑难急危重症为主的中西协同优势学科群:心病科、风湿科、肝病科、外科等。以特色优势技术为核心的专病专科群:肛肠科、皮肤科、疼痛科、中医外科等。以“名老中医传承”为精髓的传统医疗中心:针灸科、推拿科、治未病科、老年病科等。重大疾病诊治中心模式的布局能充分利用郊区的用地优势,提供更完善的医疗设施和医疗场所,使病人拥有优质的室内外康复环境和更人性化的护理条件,极大地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治愈。
(5)、注重医院教学、科研条件的提升。
郊区新建医院更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展开,可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实验空间、硬件设施等。嘉定院区建设教学科研中心13050 m2,极大地弥补了原有院区在科研教学空间与设施上的不足,为更先进、高端的诊疗手段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教学科研功能结合医疗功能分散布置在建筑综合楼的不同区域,主要包括住院规范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图书室、教室等教学用房,以及研究型核医学、生物样本库、实验室等科研用房。教学科研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医院医、教、研为一体的可持续综合发展。
结语
中医医院嘉定院区的扩建设计有助于提升中医特色学科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效能,为医院发展迎来新契机,使上海市中医医院形成南北联动,互补发展的格局,将嘉定院区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大型医疗综合体,并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空间,使其成为上海市中医医院下一轮发展的基础平台。
参考文献:
[1] 赵晓颖,可持续建设发展的医疗建筑--模块化建筑在医疗建筑中的设计与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J],2014(24)
[2]温雪凌,传统文化在中医专科医院中的现代表达——以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J],2020(5)